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教研札记:“学科育人”时代,教师何为?

更新 2022-02-15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学科育人是指以学科为载体,连接学生个体生命、改造学生个体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既包括学科内容和知识的本身,也包括获得学科知识、能力过程中发生的方法策略、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符号谱系,都有一套自洽逻辑,有着自己在学科群落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一种事物被称之为学科,这首先意味着它已经进入科学、可证伪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筑,都是以科学性作为基础的,也是以更具科学性作为学科的发展方向的。

 

      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我们长期以来把学科知识、特别是教材知识看成是经典的定论。学科课堂就是学科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然后在需要解题的时候提取应用。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复制教材、复制教师的思维成果。

 

      在大型考试命题越来越强调“真实的陌生化情境运用”的大背景下,单项灌输、线性组织、大量作业、反复练习等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必然会越来越跟不上学科教育的时代变化.

 

      学科深度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学科内部知识的高质量的再造与重构。但这样的再造和重构是高度内隐化,个体间的差异并不是教师能够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很多时候是不可见的、甚至很难直接感知到这样的再造与重构的清晰发生。这是课堂教学的复杂和困难,但也是课堂教学的迷人之处。

 

      为探寻更好的学科学习,洞见更多的学习真相,多少名师大家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我们的课堂的技术和观念也因此层出不穷。

 

      在笔者看来,推动学科课堂深度学习建设,我们需要取得最重要的共识是如何激发并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苏霍姆林斯指出:“学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厌学、精神不振等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所造成的。学生学习的最大苦恼,是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学生学习的启动机制需要激活!“能动性”应当作为课堂深度学习建设的上位概念!

 

      学生的“能动性”构筑的首要责任人在教师。学科育人是教师引领的学习关系的编织过程,也是自身在教学过程当中施加人格影响的过程。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有力支持!因为教师的支持,才会有容错空间、才会有倾听机制、才会有同伴协同,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互助、互学、互惠,才会专注地把学科知识与自己的已有经验融合,转化、生长为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呈现出学科素养好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正向的学习闭环。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学科素养、意识到学科育人时,其实我们就已经开始在寻找构筑从学科知识到学生素养的通道。

 

      实现“学科育人”,教师的不可替代性更在于其首先是学生学科学习活动的专业设计师。对于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教师可能需要有两种姿态:

 

      一是绕到学科知识的“后台”,了解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

 

      二是学科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看看这些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的横向关联。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不同领域的联系、当下的知识与知识未来趋势的联系。引领学生理解学科关键概念的思维方式和之间的隐秘关联。

 

      三是学科知识与学生自我世界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育人需要学生在这个学科符号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逐步理解符号内在的意义,体验符号背后的思想观念和关系。

 

      学科知识的创造性转化处理,才会让其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系统中可生长的有机体。

 

      除了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处理,教师还需坚持“学生如何学,会更好“的深度学习逻辑,体现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战略路径设计。

 

      简单地说,我们要从我“目标——教学——反馈”为主的“电梯式”路径迭代为“问题——探究——反馈”为主的“登山型“的学习活动。

 

      “电梯式”学习景观优点是线性、清晰,适合于知识的大规模、复制化的传递。

 

      “登山型“学习景观的特点是适度混沌、创生、差异,适合于个人化知识的发生、具有极高的有机性。

 

      在一场真实的学习历程中,老师既是优秀学生的路边鼓掌人,同时也是学困生的回应者和帮扶者。学生甚至会出现”教别人才是最好的学“这样的学习景观。

 

      登山型“的学习,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去亲历,去发现,去寻找”一座山“的最适合自己登顶的路径,这更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真实在场的体验

 

      未来的名师会是这类学习生态的首席缔造者。

 

      确切地说,学习就是一个暗箱。老师应当始终有深度理解学生和学习的专业热情和专业能力。这不仅需要有出色直觉和经验,还需要有实证和大数据为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不懈寻求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再生通道,高品质地促进学科知识对学习者经验的再造与重构,这是学科课堂深度学习的灵魂,也是学科育人的希望所在。

 

 作者:莫国夫

 来源:莫国夫公众号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