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张志勇:“双减”后,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更新 2022-03-23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张志勇:“双减”后,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志勇教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志勇的许多观点引发了教育界的关注。比如“呼吁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及心理负担”“呼吁解决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短缺问题”等。其实,对于家庭教育,张志勇教授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01   今天,家长应该怎样爱孩子?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会爱孩子、会教育孩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家长们爱孩子,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尊重孩子,就是在日常的教育中坚持与孩子协商,不把自己的教育意志强加于孩子;

       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不把自己的兴趣与选择强加给孩子;

       就是要将自己的教育要求,真正建立在孩子内心认同的基础上,否则,你再好的教育愿望,对于孩子来讲也无济于事。

不与别人的孩子比高低,只与别人的孩子比优势

       家长们爱孩子,要懂得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天下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自有其长处,也必然有其短处。

       这就是说:对待孩子的未来和期盼,应该持一种“理性思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地比较,更不能进行盲目的“攀比”,否则,会把自己的孩子逼进学习与生活的死胡同,进而患上学习失败恐惧症。

       不与别人的孩子比高低,只与别人的孩子比优势,就是让孩子明白,你有所长,我亦有所长;你有所短,我亦有所短;赏其所长,容其所短。知道自己的长处,弘扬自己的长处,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会越来越自信;明白自己的短处,知道人无完人,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会越来越理性。

要让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有意义

       无论是学校学习,还是家庭学习,如果是强制下的学习,或许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孩子们要么是为家长而学,要么是为老师而学,要么是为将来的工作而学,而不是真正为自己内心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而学。

       因此,从整体上讲,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意愿会变得十分低下!

       无法唤醒孩子内在的学习意愿的教育必然是效率低下的教育。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学习意愿,就必须让孩子感觉、体验、认知到当下的学习与生活是有意义的。

02  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孩子接受教育前让家长先受教育

       其实,中国教育历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著作;同时在我国教育中,每个家庭非常重视家教,这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家教”,而是指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不痛心地反思: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传统被大大地削弱了。

       一是孩子在家庭中待的时间越来越少,这自然就大大地削弱了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要恢复家庭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千方百计地加强家庭教育。这首先,要教育我们的家长。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推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学校开展家长教育的做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每年都对下一年入学的儿童的家长提前一年进行培训,真可谓让孩子接受教育前,家长先接受教育。每年的第一课都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本人或学校的德育主任上。

       不让孩子走进家庭生活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家庭教育

       教育不是学校能够包办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两翼。

       今天许多人对孩子的道德成长、责任感的缺失,甚至对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感恩父母,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不能不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家庭教育缺失、缺位的必然结果。

       有许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很冤枉,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不是比过去更多了吗?其实,在孩子们身上花的时间多,并不意味着有家庭教育。如果当孩子们回到家后,家长们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只督促孩子们学习、做作业,一句话,只承担看管孩子学习的角色,而不让孩子走进家庭生活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家庭教育。

       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回到家后,参与家务劳动吗?有与父母愉快沟通的时间吗?有孩子与父母一起活动的时间吗?有共同读书的时间吗?……

       今天的家长用于孩子教育的时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03  一个没有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孩子是搞不好学习的

       如果在关键期没有打下宝贵品质的根基,或许一生都无法弥补!

       如果老师、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与方法,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越来越事倍功半;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理想、信念、境界与追求,孩子们的眼界会越来越窄,内在的学习动力日益枯竭。

       也许有人会说:为了让孩子们考一个好的大学,当下多听课、多做作业,是最要紧的,至于孩子的兴趣、人格、独立性、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上了大学,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再去培养也不晚。

       事实上,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如果青少年阶段的教育,不为孩子们打下这些宝贵品质的根基,那么,或许孩子们一生都无法弥补!

       一个没有正常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的孩子,即使在教师、家长的强迫下,也是搞不好学习的。哪怕是在高压与硬逼下,勉强考个大学,孩子们也不会有好的就业前景,更谈不上幸福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孩子今天不能考一个好的大学,哪还有明天?但是,即使你的孩子考上大学,但他没有形成健康的身心,没有积极向上的人格,他怎么会有明天?

       在这里,我向家长们提出一个问题:你究竟准备让自己的孩子走多远?不学习做人,不学习做高尚的人,不学习做独立的人,我想,或许你的孩子不仅走不好未来的人生之路,也走不好当下的学习与生活之路。

没有效率的学习,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差

       教育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方法和科学的,从整体上讲,家长的教育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当然,这不能一味地指责我们的家长,实际上一些学校的工作做得并不好。有的学校挂着家长学校的牌子,但是很少和家长就教育孩子的科学问题真正进行沟通。

       比如,学校开了许多必修课、选修课,家长认为不必要,认为只要开好考试科目课程就行了。他们不懂得,课程就像一个营养菜单,讲究科学的结构和比例,这些都需要跟家长沟通。

       必须要让家长了解关于课程开设的科学知识:学10小时未必比8小时成绩高,如果缺乏学习兴趣、不讲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会越差。

       “勤奋”是一个好品质,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勤奋会带来好的效果,如果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个人越勤奋,或许其恶果越严重。没有效率的勤奋,会扼杀孩子的发展。

04    “双减”后,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双减”后,家庭教育需要尽快回归育人本位,进入科学施教、家校合作的轨道。时代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呼唤和谐的家庭学校协同。

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首先,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现在学校的考试不让排名,考试成绩整体不公开,许多家长心里就没底了。过去孩子的考试成绩下来后,家长都要算名次。往前提了,心里很高兴;停滞不前了,就开始坐不住了;后退了,更是天下大事。

       如果家长能够通过每次考试找到孩子前进的动力、未来进步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家长的教育焦虑、考试焦虑也许会大大减少。

       其次,要掌握一点科学的教育知识。我们之前曾做过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非常喜欢艺术体育的孩子和不喜欢艺术体育的孩子相比,学业成绩会高出40分左右。这说明学习艺术、体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最后,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

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

       一是要建设一个有爱的家庭。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有爱的、温馨的家庭。

       二是要建设一个道德的家庭。儿童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品德的教育。品德的养成要靠环境、靠榜样。我的母亲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但是她对我讲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一个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偷懒耍滑,什么时候都不要让人家看不起你,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

       三是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家庭。这里不是指身体的安全,而是儿童心理的安全,儿童需要和谐的、情绪稳定的父母。给孩子提供心理安全,这对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培育和人格养成非常重要。

       四是要建设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去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前,我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他亲戚家孩子自杀留下的遗书。遗书里有一句话,“今天这个时代挺有意思的,跷着二郎腿、天天不读书的人,在天天训着我们这些读书的人。”这个孩子说的是他的父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典型。

       五是要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我们不要居高不下地管控孩子,而是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相处。

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

       我们今天必须大声疾呼:要让孩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感受阳光、大海,探索人生的智慧和哲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人性之美。

呼唤和谐的家校协同

       第一,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现在有一种理念:孩子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学习就行,孩子把学习搞好了,一切都好了。其实,包办即意味扼杀孩子的成长。我们现在要呼唤凝聚教育共识。

       第二,家庭教育要重视习惯养成。很多习惯是支撑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的基础,包括作息时间、守时习惯等。

       第三,家长不要再给课外作业加量了。我们更希望家长强化孩子课前有效预习,让课堂效率高起来,课后作业减下去,腾出时间让孩子们在家里坐下来看看书。

       第四,正确理解“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的做法。要缓解家长的焦虑,每次评价之后的家校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不排名,但是学校要把孩子考试之后的优势是什么、孩子的实际水平传达给家长。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