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生能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教育所要做的,这就是我一个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教过的学生,从事各种职业,境遇不一,按世俗的观点,各有所成,也“各有所不成”。
但他们中有些人往往并不在意,他们交流时不和别人比经济收入,更不屑比所掌控的权力,他们仍然能像少年时代那样在一起探求感兴趣的未知世界。
这,也许是我作为教师最感欣慰的。
我总觉得,所谓的“境界”,可能是“教”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个人的生命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教育者必然束手无策;更何况教育者自身也未必能有那样的境界。
在我看来,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读书和修炼。
幼年时广泛的阅读,接受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之中,心灵有了正义和善良的种子,在少年时,在青年时,得到了滋养,萌芽了,成了一棵长得笔直的树——除非有灾难性的砍伐,否则它不会倒下。
接受同样的教育,而土质的不同,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我曾看到同在一个班学习六年的学生,一度亲密无间,后来产生巨大的差异。首先在于他们观察社会的价值尺度不一样,最终形成不同的追求方向。
每当听到学生之间因为考试成绩高低而出现的歧视,我都非常敏感,因为这可能正是未来社会矛盾的“基因”。
比如,他会皱着眉头说:“老师,这本书是农村题材,你推荐我们看,有什么意思呢?”或者说:“我不喜欢杜甫,他的诗有股子穷酸气……”
当此之际,我便感到前所未有的悲伤,因为我知道,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很难。
那些不管受到什么压力,都敢于正视教师的目光,那些为了保持个人意见而敢于对抗学校无理或违法的行为,甚至面对处分也无所畏惧的学生,是未来社会诚实、正直的公民。
那些不管什么干扰,默默地在写诗的学生,那些敢于放弃“三好生”称号,而要诚实地保持批评权利的学生,成年后,总有些令人感奋的故事。
我最怕的是学生比教师庸俗。我说过,一个有梦想的学生遇到一群没有梦想的教师,是人生的不幸。反之,一个有梦想的老师遇上一群极其“现实”的学生,则肯定是一场灾难。
有些学生成人后,追求他认为有价值的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总是嫌收入低,总是想着“出人头地”,在最宝贵的青春时代,没能保持学习的习惯,没有做多少有意义的工作。
在他们眼里,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与自己无关,每换一个岗位,席不暇暖,又东张西望,汲汲于名利,攀附高枝。毕业十多年换了七八个地方,每个地方都留下一堆议论,他们却埋怨“活得好累”。
但我更多的安慰,是遇到那些“正常生活”的学生。他们受过大学教育,得一份普通的职业,每周辛苦上下班,收入中等,穿着打扮一般,没有任何奢侈品,也有人到中年的各种烦恼,但他们对社会,仍然保持着独立思考,有最基本的善恶观。
偶尔,会有学生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没什么成就,就这么平平常常的……”我说:“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你还没了解我。”我感到羞愧,也许我无意间说错过什么,让学生感到不安。
你的学生能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教育所要做的,这就是我一个教师的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