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 汇合,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巍然屹立的开元寺东西塔,已经成为泉州悠久历史的象征;气宇轩昂的府文庙,体现“海滨邹鲁”的风采;跨海横江的洛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有着“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的清源山,宋代道教石刻老君造像,美髯 ,慈祥可亲。这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请用正楷字体把词语“海滨邹鲁”抄写在“田”字格里。
|
|
|
|
|
|
|
|
|
|
|
|
|
|
|
|
在拼音格中写出“轩昂”中“轩”的拼音。
|
|
|
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
A.交流 飘扬 B.交融 飘逸 C.交叉 飘拂
请把文段中划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2123
古诗文黙写。
①野语有之曰: , , 。
②大漠孤烟直,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
⑥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发了对 的感怀。《差半车麦秸》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经过。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 的依恋,对 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巨大潜力。《清兵卫与葫芦》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青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
。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2分)
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分)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2148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是一篇 故事,选自《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甚矣,汝之不惠。 |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汝心之固( ) (2)何苦而不平?( )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分)
(2)曾不若孀妻弱子。 (2分)
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2分)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972
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选段开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1分)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作用是什么?(2分)
“摸出四文大钱”和前文“排出九文大钱”形成鲜明对比,你认为“摸”和“排”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3分)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51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5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写的《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2分)
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4分)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4分)
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你熟悉的某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6分)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599
名著阅读。
填空。
和简·爱是 国文学家 写的小说《简·爱》中的两个主人公。《简·爱》是“人生追求的 ”。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分析相关的人物。
想到骆驼与洋车的关系,他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好似一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假若他想到拿这三匹骆驼能买到一百亩地,或是可以换几颗珍珠,他也不会这样高兴。他极快的立起来,扯起骆驼就走。他不晓得现在骆驼有什么行市,只听说过在老年间,没有火车的时候,一条骆驼要值一个大宝,因为骆驼力气大,而吃得比骡马还省。他不希望得三个大宝,只盼望换个百儿八十的,恰好够买一辆车的。
(1)选文中的“他”是 。
(2) “他”前后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1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的枯树又开花……”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大江南北,它告诉我们不要错过时间。一路行来,生命中不应错过的还有很多人、事、景、情……
请以“不应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