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01273
  • 题量:14
  • 年级:七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1-10-18
  • 人气:661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háng yáng于文学的殿堂,我们能欣赏到它xuàn丽的色彩,品味到它迷人的馨香,感受到它潜移mò化的力量……

  • 题型:11
  • 难度:较易
  • 人气:503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晴天蜻蜓清晰 B.跻身药剂济南
C.脉搏博士赤膊 D.捅进汹涌木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8
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请选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

A.cháo zhāo zhǎng cháng B.cháo zhāo cháng zhǎng
C.zhāo cháo zhǎng cháng D.zhāo cháo cháng zhǎng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9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C.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 博士”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D.《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8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B.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C.春节期间,在泰州望海楼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D.老师对大家历来都是一视同仁的,同学之间就不要胡乱猜疑了。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72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美韩进行联合军演,令朝鲜半岛的气氛更加紧张。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止咳祛痰片,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橘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0
7、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
①差之毫厘, _____________。②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         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 _______     。⑤___________   _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
⑦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此事”是指          ,        。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1754
8、

名著阅读。(8分)
“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1) 这段文字选自  ①  (国籍)    ②      (作者)写的《    ③      》,选段中的“他”是汤姆的好朋友    ④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这一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情节:                               
思考: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人气:1957
9、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天高云淡,硕果飘香……,在充满生机的金秋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开展了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图书馆藏书往往对图书和作家进行分类,如“B”表示“哲学”类,“H”表示“语言”类,“I”表示“文学”类,“K”表示“历史、地理”等等;1古代作家、2现当代作家,3外国作家等等,借书时可在借书卡片上填写所借书的类别,作家、书名,以便管理员查找。如借阅鲁迅《呐喊》可这样填写:I 2 鲁迅 《呐喊》。请仿照填写借阅冰心《繁星 春水》、泰戈尔《沉船》两张借书卡片。
冰心《繁星 春水》:                                        
泰戈尔《沉船》:                                            
(2)为了更深入地开展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网站创办了“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版块,其中“讨论区”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回复以下两个帖子。
①主题帖一:“到图书馆看书,哪有上网打游戏来得过瘾。”你怎么劝他改变这种想法?
②主题帖二:我们组为这次活动编辑了一份手抄报,并取名为“萌芽”,但在栏目设计方面不尽如人意,请您帮助拟两个栏目名称,并简要概述栏目内容。
栏目一                          
栏目二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276
10、

阅读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完成第10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 。
【注释】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1)从“仙”、“月”、“河”、“人”中选择一字补充完整诗句,并说明理由。
(2)“手可摘星辰”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什么表达作用?
(3)请分析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361
11、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楚人有涉江者(    )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③遽契其舟(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54
12、

阅读李复兴的《饮水与健康》,完成后面的题。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2/3 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 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玲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 ,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 所以, 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 ,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 1/3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这段文字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⑥段加点的“美国科学家测定”这几个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8
13、

阅读李志林的《向生命鞠躬》,完成后面的题。
(1)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2)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3)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4)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5)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6)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7)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8)“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9)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10)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11)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
(12)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13)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14)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15)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2段是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8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14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这样的思想感情?
第11段作者为什么将蚂蚱的逃生称之为“生命的奇迹”?
阅读全文后,你怎样理解小说结尾 “鞠躬”一词的含义?你的视野中有没有值得你鞠躬的人或物,请举出一例,并简要陈述。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379
14、

请以“他(她、它)成为我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