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寥廓 蓼蓝 笔杆(gān) 旗杆(gǎn)
狼藉 慰籍 星宿(xiù) 三天两宿(xiǔ)
抛锚 瞄准 惩艾(yì) 方兴未艾(ài)
槁暴 艾蒿 锲而不舍(qiè) 提纲挈领(qì)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9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我虽然生在北平,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但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在瓦尔登湖,我一边划船,一边看着盘满葡萄藤的树、婉转悠扬的鸟鸣声和圣洁清澈的湖水,心里惬意极了。
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7
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复 反衬 互文 夸张 | B.双关 反语 互文 夸张 |
C.双关 拟人 对偶 比喻 |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2
请说明下面漫画《砍》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内容:
寓意: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2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追和①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啖薯芋啖:吃 |
B.辙亦迁海康迁:贬官 |
C.此所以深服渊明所以:……的原因 |
D.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贻:赠送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②披草而坐 |
B.①自以为不若也②輮以为轮 |
C.①先君命辙师焉②则耻师焉 |
D.①以遗后之君子②举匏尊以相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
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 |
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追和陶渊明诗引》)
(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6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全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它是一首边塞诗?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试结合诗句分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116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 (选自《劝学》)
(3) ,不绝如缕。 (选自《赤壁赋》)
(4)生乎吾前, 。 (选自《师说》)
(5)曾记否, ,浪遏飞舟? (选自《沁园春·长沙》)
(6)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7) ,用之不竭。 (选自《赤壁赋》)
(8) ,旌旗蔽空 。 (选自《赤壁赋》)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157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概括文章第一节叙述了家乡端午的哪些风俗?并从结构上谈谈本节的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专门提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引用的文章有何用意?
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看似平淡,实则醇厚。简要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看似内容单一,实则蕴含多种情感内容,请联系全文探究。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84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 ”,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
概括选秀节目怎样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有一个村予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后来村里来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后来村里又飞来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来又赶走了麻雀。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 题型:20
- 难度:困难
- 人气: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