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1天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4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8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6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4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 )
A.反法同盟战争 |
B.普法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
战后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的同时,在亚洲进行的两次局部战争是( )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阿富汗战争 ④中东战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6
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
①趋向稳定
②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
③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④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
A.②③④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68
下列是海湾战争的原因( )
①领土边界纠纷 ②石油问题 ③债务问题 ④伊拉克领导人的野心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6
“柏林之战是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军事的彻底失败。然而,柏林战役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军事意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苏联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
B.苏联获得战后对德国管制的政治优势 |
C.有利于战后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
D.决定了苏联战后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形成了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
B.美国资本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的渗透 |
C.联合国由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 |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空前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0
“二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后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
①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
②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③盟军从东西两线攻入德国本土
④美苏军队会师易北河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5
二战后,最不稳定且多次爆发局部战争的地区不包括( )
①巴尔干半岛 ②朝鲜半岛 ③西亚 ④南亚次大陆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6
一战以后,主要战胜国如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B.一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52
“一战”对西欧的影响不包括( )
A.西欧的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
B.使西欧各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
C.使西欧各国人们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
D.使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5
(10分)
【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实施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西方在刚开始时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对欠发达国家来说,苏联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进入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大萧条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经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各国政府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压力下频繁更替。而这种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反过来又直接地、也是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
——上述材料均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历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分)这一特征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5分)
(2)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566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中等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在远东应该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模式,……各国对远东新秩序的追求构成各国外交活动活动展开的基本背景。但不幸的是,一战后美日中等国试图建立的远东新秩序彼此相互冲突,无法协调,最终导致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
——王立新《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利益”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地区“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的表现,并分析其后果。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 |
苏联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 反共的政策 |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 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 援助欧洲的计划 |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 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 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 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 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 联占领区成立 |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931
(高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