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卷
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 B.井田制 |
C.郡县制 | D.三公九卿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5
克盂和克晷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盂与克罂也由此得名。对克盂、克晷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是
①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②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1
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法家
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 | B.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 | D.主张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73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 | B.官营专卖 |
C.轻徭薄赋 | D.劝课农桑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2
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 B.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
C.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 D.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89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 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2
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1日人前七捌,击怔三百声,而众暖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着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 |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9
下列选项对下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诗人数量众多 |
B.经济开发推动文化发晨 |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D.新兴商业城市文化繁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0
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 B.寇乱息,而戚势强矣 |
C.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8
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三纲五常 |
D.格物致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97
清代前期官制大致沿袭明代,但内阁的职权远不及明代。对其原因表述准确的是
①明中后期内阁日益位高权重,影响皇权
②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定夺军国机要
③雍正设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相关文书
④乾隆剥夺内阁直接向六部发布命令的权力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6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境降清 |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 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52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 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微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 再生产 |
B. |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指人伦物理)矣……非衣饭之 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 立关系 |
C. |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 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 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
D.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 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 市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9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0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
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4
下列各项对右表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明代 |
57.21 |
29. 84 |
0.24 |
12. 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59 |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0
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人超数督统计表(单位·海姜两),阅读下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贸易年度 1786 -1788年 |
1809 -1811年 |
1826 -1828年 |
1831 -1833年 |
贸易出超(+)/入超(-)+40,480,479 |
+22.245.459 |
-9.943 ,622 |
- 17 ,016,593 |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 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1
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久驻节北京 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54
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下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年代 |
茶叶 |
蚕丝 |
大豆 |
棉花 |
1871 -1873年 |
1 ,022, 159 |
37 ,529 |
57 ,506 |
8 ,486 |
1891 -1893年 |
1,055 ,064 |
59 ,946 |
760,522 |
290,417 |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 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62
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A | B.B | C.C | D.D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43
以下言论属于郑观应的是
A.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
B.民间有能纠集公司,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应奏明国家,为之保护 |
C.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兴民德 |
D.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0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
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
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3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A.学习先进科技 | B.涉及体制改革 |
C.增强海军实力 | D.开办近代教育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2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口口口应为
A.洋务派 | B.强学会 |
C.义和团 | D.同盟会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6
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
C.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 | D.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5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 | 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
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 | 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6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8
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 | 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 |
C.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 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8
1915年10月高一涵发表《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一文,提出“无论何国,苟稍顾立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本文写作的背景是
A.袁世凯派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 | B.孙中山号召发动“二次革命” |
C.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 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思潮相比,它的突破在于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6
“中体西用”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以下关于这一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24
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姑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
材料 三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3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与政府管理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
(2)依据图1-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各时期江南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备注:图1-图3每一幅图中,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
人口与职业
材料三 开埠以后,上海城市进程使各种专门职业相应出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19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缫丝、轧花、纺织工业的兴起,上海产业工人FA.伍迅速壮大。1895年,在外商船厂的机器工人约5000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内长期保持着最为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职业结构所反映的近代上海经济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7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进程也是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文化主流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注:翻译人员),与中国人打交道。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致力于打开中国市场。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l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奉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
《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l)依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现象。
材料二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诉上奏:“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烈悉其底蕴。”李鸿章也指出:“互市二十年来……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持通事。凡关于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彼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之法无不专精务实……越能尽阅其未译之书,方可探赜索隐,由粗显而入精微。果有精熟西文青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著《洋务运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创办外语学校的意图。与材料一相比,近代外语教育有何变化。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