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四套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称(chèng)职滑稽(jī)贮(zhù)蓄销声匿(nì)迹 |
B.玷污zhān应和(hè)酝酿niàng果实累累lěi |
C.编辑(jí)蜕(tuì)变狩(shòu)猎苦心孤诣(zhǐ) |
D.模(mú)样分歧(qí)静谧(mì)棱(léng)角分明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99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葱笼辍泣踉踉跄跄头晕目眩 |
B.耸立弥慢莽莽榛榛海枯石滥 |
C.绵延头衔随声附和骇人听闻 |
D.廖廓憔悴水波鳞鳞更胜一筹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5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2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
D.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2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一诗节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B.唐代是我国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中最伟大的两位是“诗圣”李白和“诗仙”杜甫。 |
C.《少年闰土》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
D.《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94
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文段前后连贯。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来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朵儿;
, ; ,
。
- 题型:3
- 难度:容易
- 人气:1325
古诗文默写
(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当别人误解了自己,从《论语十则》中我们知道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
(3).王湾站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禁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李白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05
综合性学习(共7分)
向阳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以该班学生的身份参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请仿照示例,设计一个活动项目。
示例:“秋之魂”诗歌朗诵会
你的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不少有关“四季”的名言名句,请举出一个含有季节的诗句。
请选择某一季节的特有景物,进行描写,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3分)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2
文言文阅读(共8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昼则耕于田间( ) ②竟年如是(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300
(一)阅读《山中访友》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2分)
①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对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桥的古老,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
B.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桥的高尚品质。 |
C.运用设问,让读者深刻了解桥的古老,产生对桥的敬仰之情。 |
D.运用联想,使人浮想联翩,对桥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印象,表达崇敬之情。 |
第①段画线句主要赞颂了老桥的主要品质是( )
A.德高望重 | B.非常古老 | C.无比坚强 | D.默默奉献 |
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手法是( )
A.拟人 | B.设问 | C.联想 | D.比喻 |
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拜访的老朋友是指山林中的一切。 |
B.第②段中“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形象地表达了我和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友谊。 |
C.第③段中主要采用第三人称,描写了大自然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 |
D.第④段中的“仪式”是指落花、落叶从枝头掉下融入泥土的过程。 |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284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18分)
母亲的拐杖
李光彪
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⑤“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⑥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⑦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在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
⑨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拈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
⑪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五期)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分)
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
- 题型:4
- 难度:困难
- 人气:459
作文(共3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一)刚刚进入初中的你,面对全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你一定有许多与小学不同的真切而新鲜的感受,请以“初中生活印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二)那天,我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