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109808
  • 题量:30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271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物理第三套

1、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6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19
3、

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2
4、

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市政府推出一系列利民措施,对下列措施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扩大人工湖面积可以调节气温
B.对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限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市区一般限速40km/h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D.倡导“单双日行车”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36
5、

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他骑的自行车 B.公路两旁的树
C.公路两旁的房屋 D.对面驶来的汽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7
6、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B.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C.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D.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8
7、

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1
8、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492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
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0
10、

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424
11、

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55
12、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坐标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658
13、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775
14、

小明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鹰和欢快鱼群,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0
15、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786
16、

在室内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字发生了_________,生活中常有人说“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根据光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是__________(填“对”或“不对”)的,但如果我们由远处逐渐走近门缝时,我们通过门缝看到的范围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385
17、

最近雾霾袭击我市,这是我校在雾霾中的夜景(如图所示).

(1)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在起雾之初天气温度一般较     (选填“高”或“低”),因为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需要       热量(填“吸收” 或“放出”);大雾中能见度很低,交警用传统的口哨指挥交通,说明声音      (填“能”或“否”)在雾霾中传播.
(2)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机动车辆猛增,工厂污染物排放,农村焚烧秸秆等大气污染都会使雾霾加重,请提出一条中学生可以做到的减轻雾霾的措施: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603
18、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944
19、

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_高;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5
20、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_____.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t=_______.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1413
21、

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质量、体积、厚度).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2
22、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了(选“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7
23、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920
24、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 题型:30
  • 难度:较难
  • 人气:481
25、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     ℃,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4
26、

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68
27、

作图题。
(1)完成甲图的光路
(2)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
(3)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如图丁,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两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 题型:31
  • 难度:较易
  • 人气:852
28、

寒假里,小刚乘火车去外婆家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已知每节车厢长15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求:
(1)该火车有多长?
(2)此隧道多长?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 题型:13
  • 难度:较难
  • 人气:1605
29、

寒假里,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在经过如图所示公路交通“标志牌”时,马上根据“标志牌”上18km和40的物理意义,算出在不违反《交通法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上桥最短时间,请你将运算过程展示出来.
(2)如图所示,在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交通部门在公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边分别竖立50m、100m、200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速度,于是用秒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m“标志牌”所用时间为5s,则所乘汽车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如果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求最低限速为60km/h,最高限速为120km/h,那么此时汽车行驶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说明理由)

  • 题型:13
  • 难度:困难
  • 人气:1607
30、

我们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另外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运动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       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m/s2;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根据你阅读后得到的信息,请你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4)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 题型:13
  • 难度:困难
  • 人气: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