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24
  • 年级:七年级
  • 类型:练习检测
  • 浏览:922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历史第六套

1、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2
2、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07
3、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32
4、

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
5、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7
6、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    )

A.“殷墟”文化 B.青铜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钟鼓之乐”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453
7、

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_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__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

A.晋文公、白起 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 D.晋文公、赵括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188
8、

我国古代人们的名字常含有“牛”、“耕”等字,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受到重视。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尧、舜、禹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09
9、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睢》)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9
10、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6
11、

张三到酒店喝酒,拿出一串铲形币作酒资,酒保(服务人员)拒收,且称:现在全国上下都开始用圆形方孔钱了。请你判断,张三所生活的时代是(    )

A.商朝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0
12、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D.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3
13、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3
14、

下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269
15、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汉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①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废除肉刑                        ④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845
16、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A.陕西西安 B.河西走廊
C.新疆地区 D.黑龙江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6
17、

《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汉武帝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59
18、

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洛神赋图》 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3
19、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5
20、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B.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C.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D.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题型:1
  • 难度:困难
  • 人气:454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2分)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统一于何时?(2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2
22、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骞”指的是谁?受谁的指示前往西域?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所展示的这条路线的即“西域道”,是哪一条路?起点是?这条路线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骞”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示?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130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网上下载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意义?
(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750
24、

材料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原文大意: 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一统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 魏主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魏主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 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四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