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09979
  • 题量:29
  • 年级:高二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016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二历史第四套

1、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7
2、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0
3、

追求的是人性的高贵,不深迷于一事一物的得失,本质上把人看成理性的存在者,它的人是有着宇宙性视界并展现着史诗般尺度的人,是大写的人。这反映了(     )

A.墨家学派的诉求 B.阳明心学的主旨
C.智者学派的主张 D.启蒙运动的追求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2
4、

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

A.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 题型:1
  • 难度:困难
  • 人气:636
5、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3
6、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揭露社会的黑暗 B.歌颂反抗精神
C.推崇人文主义 D.促进商业的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96
7、

卢梭说,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这一观点(     )

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 B.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C.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 D.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0
8、

我国湖南末阳高铁车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     )

A.东汉蔡伦 B.北宋沈括
C.明代郑和 D.元代王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2
9、

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下列各项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尖锐
B.火药武器开始在军事上得到应用
C.理学兴起规范人伦社会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7
10、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352
11、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

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0
12、

西方学术界赋予达尔文“生物学中的牛顿”的崇高荣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是达尔文提出来的
B.达尔文用大量事实证明了生物是不断自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C.达尔文证明了自然界进化的原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达尔文颠覆了上帝存在的自然神论观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4
13、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据此判断,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6
14、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700
15、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据此推断,陈独秀当时大力弘扬的是(     )

A.维新变法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民主科学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3
16、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69
17、

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以下各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D.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40
18、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61
19、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取得的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是(     )

A.研制“两弹一星” B.颁布《义务教育法》
C.提出“双百”方针 D.培育“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7
20、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8
21、

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
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566
22、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9
23、

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是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上。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叶甫盖尼·奥涅金》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2
24、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

A.达·芬奇 B.莫奈
C.塞尚 D.毕加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
25、

据记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原本是献给拿破仑的,当拿破仑称帝并背离法国大革命理想时,贝多芬把题词改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体现出贝多芬(     )

A.崇尚进步和自由 B.维护封建制度
C.阻碍历史进步 D.倡导平等和人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18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07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的一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约略领略北宋鼎盛时期的汴京的繁华。“人来客往,买卖兴旺。“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 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看不到唐时长安那堂皇气派的王者风范,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竞竞营营,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仕女之丰彩都丽,文士之风流神韵,建筑之鳞次栉比,街衙之热闹非凡,绝对是唐朝的长安、洛阳见不到的繁荣发达景象。
---- 摘自《同舟共进》杂志2011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三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亲意,不践古人。”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北宋鼎盛时期汴京的城市商业繁华的主要表现。
(2)文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指什么?朱子的思想产生了怎样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宋代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历史地位。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31
28、

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懈的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二   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在16和17世纪就能找到影子,但18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在19世纪,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才被充分地感觉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力和人力;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骡子;电力取代蜡烛,成为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就源源不断的能源等。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中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并概括这些发明发生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领先优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5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690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8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