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29
  • 年级:高一
  • 类型:练习检测
  • 浏览:1008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一历史第七套

1、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39
2、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D.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5
3、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9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影响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

A.官场腐败严重 B.官僚主义之风盛行
C.激化了阶级矛盾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95
5、

雅典实行民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保障公民的自由 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维护统治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7
6、

英国《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的大权
B.使民众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正式宣告君主制的废除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97
7、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9
8、

如果让你按照下图中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正确的表述应该包括(   )

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了
②资产阶级包揽了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
③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④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诞生了
⑤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A.③⑤ B.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96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73
10、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4
11、

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北京设立使馆界,由各国派兵把守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487
12、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

A.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D.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6
13、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14
14、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88
15、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9
16、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下列一些关键词中共党员概括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重要时间点,其先后顺序是(   )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D.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 题型:1
  • 难度:困难
  • 人气:309
17、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46
18、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6
19、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62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5
21、

据台湾政府部门统计,2014年金门岛上每4户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50
22、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

A.“一边倒”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8
23、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379
24、

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其成员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B.参与国大多参加了政治军事同盟
C.它是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而建立的
D.没有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96
25、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4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196
27、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内容。在过去300年里,经济现代化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以“工业文明下世界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   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落伍沉沦了,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探索民族独立自强的道路。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大致在1946年到1970年左右,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凸显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其经济方面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如何理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2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6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892
28、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近代台湾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材料二  那一年剧变下的台湾,年头是日本征兵,美军大轰炸,年尾是国军来临,开始大接收。
——《中国时报》2005年9月12日文章
材料三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今日吾弟(注:指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台主政,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
(2)简述材料二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事情? 归纳当时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了展的积极因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4
29、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中的“新极权主义”和“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以及美国确立的外交目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及对抗的最终结果。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