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10-08
  • 题量:28
  • 年级:高二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861

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卷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礼治为先
C.立法并重 D.仁政思想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70
2、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7
3、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C.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15
4、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D.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8
5、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04
6、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C.“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60
7、

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B.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转化为巨大生产力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D.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
8、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C.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5
9、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06
10、

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航海指南)图,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记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证明琉球、钓鱼岛等地区在明朝已经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理
B.说明指南针开始广泛用于航海
C.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
D.反映出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仍然频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5
11、

“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

A.怀素 B.王羲之
C.颜真卿 D.吴道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20
12、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 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05
13、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掇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4
14、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D.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97
15、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41
16、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1
17、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3
18、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D.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92
19、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促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8
20、

1920年8月,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8
21、

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一书中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下表中的四个阶段,下列相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时期
阶段
关键词
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以前
探索时期
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
形成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
国民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成熟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
曲折时期
无产阶级文化
文化大革命

 
A.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毛泽东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大革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3
2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以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

A.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科技文化 D.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87
23、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D.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3
24、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路线的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C.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5
25、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4
26、

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4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186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512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或背景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