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
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7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9
《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 D.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6
2013 年7 月,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速公路所经的顾家山(又称干草山)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墓葬主人地位不高 |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2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 D.下层平民的利益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7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1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 B.民主共和制政府 |
C.君主立宪制政府 |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1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0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6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维新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中国成立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8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29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 B.社会制度示范 |
C.文明交流枢纽 | D.经济发展标本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35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56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86
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
B.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
D.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6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9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
C.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
D.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7
下列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75年法国宪法共同点正确的是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B.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
C.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 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5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这个判断的依据有
A.颁布了《土地法令》 | B.推翻了末代沙皇 |
C.颁布了《和平法令》 | D.推翻了临时政府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7
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
①索姆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德国突袭波兰 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9
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151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8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 B.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 D.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1
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90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D.不同文明在相互吸收融合中趋于同一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78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其中“‘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 | B.自由放任政策 |
C.国家干预政策 | D.计划经济政策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09
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0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08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3
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模式4 |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 ——欧洲联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57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
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④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84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重大任务的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还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材料二反映的“无罪推定”原则被近现代法学所继承,指出其中所体现的法律观念的名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因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使国家的工作着重点不可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家机构的规定极不完备,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摘自《百度百科·七五宪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哪些具体修正?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4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
费正清 |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分期依据。(6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2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4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378
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1)结合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的观点?
材料二 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联合国与国联相比,在制止战争方面明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应的优势。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两个典型事例。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