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12185
  • 题量:24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1-09-30
  • 人气:902

课时同步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3我的第一本书

1、

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史承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2)”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________,也指作者的________。”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蕴涵着生活的艰辛、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动物之间的乐趣,作者对”第一本书”百感交集。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3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苦楚:可怜。
B.我就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枉:白白地。
C.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 温厚:厚道。
D.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欣慰:安慰。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5
3、

多音字 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5
4、

形近字 给下面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7
5、

正确理解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幽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欣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崇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知书达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927
6、

名句名篇 根据所学课文填空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________________,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9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惨(qī)马(zōng)
(mín)书(cáng)
B.磨(ceng)成两半(cái)
背(jǐ)梦(huàn)
C.和(chān)欣(wèi)
(yǎ)翻来去(fù)
D.笑(cháo)师(shú)

敬(chóng) 冤(wang)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5
8、

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B.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磨磨蹭蹭:即磨蹭,纠缠的意思)
C.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盈眶:泪水充满眼眶)
D.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崇敬:推崇尊敬)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2
9、

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5
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B.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0
11、

对”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这是父亲为”我”修补装订好的课本,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B.这是被”我”拦腰截断的课本,表现了”我”对同学的关心和友情。
C.这是”我”上小学时用的第一本课本,是”我”学习的伙伴,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D.它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学的乐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2
12、

对文章最后一段中”人不能忘本”中的”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指的是”书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B.”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C.”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D.”本”这里指课本,是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1
13、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
(2)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
(3)牛汉写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吸引人啊!( )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648
14、

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商场门口遇见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去准备搀扶,我在钦佩他热心助人的品行之时,又担心他会因此惹上麻烦,于是拦住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听后觉得我说得有些道理,但他看着老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样子,还是决定救助。同时,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叫我做些场外准备,也好有备无患,于是他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
  • 难度:较难
  • 人气:752
15、

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246
16、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至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的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材料一”的前两句话扩展成一段话。(要求50字左右,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1
17、

在”诵经典”系列活动中,有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诗句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心中的无限愁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11)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县城的前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906
19、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问清“半本书”的原委后,为何“深深叹着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海……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指出句中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是那半本书吗?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972
20、

综合性学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湖州市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活动一: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新华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湖州在线讯 湖州吴兴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社区的王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材料三:湖州日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城4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________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
21、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________的故事。
②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________的点缀。
③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________的河流。

A.悲凉 悲惨 悲愤
B.悲惨 悲凉 悲愤
C.悲凉 悲愤 悲惨
D.悲愤 悲凉 悲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6
2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①________,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②________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③________。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páo xiào,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1)给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撺________ ②簌________
③páo xiào________
(2)选文中,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从下面所给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空缺处。(劈、剪、软、扑、搭、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给这段材料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
(4)上面材料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________》,小说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形象,其中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是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请再举出一个英雄人物的绰号和姓名:________。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189
23、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
C.《日出(节选)》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经理李石清展开的。
D.《读(堂吉诃德)》选自《海涅选集》,作者海涅,德国诗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43
24、

 学习了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相信你对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将告别自己亲爱的同学走向新的学习征程。请仿照某同学留言簿中的画线语句,在空白处补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________,________,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