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
“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
A.《蒋介石日记》 | B.《春秋》 | C.《张学良回忆录》 | D.《史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7
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真正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
A.1票 | B.2票 | C.3票 | D.4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19
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的这类誓言可以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强调:
A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
B 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
C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
D 领主与附庸之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衡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4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折射出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 B.对外交流的繁荣 |
C.西域都护的设置 | D.泉州口岸的开放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3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开始进行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8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 ②君主立宪学说 ③自由平等学说 ④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83
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实行了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
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③积极发展英国工商业 ④出卖没收封建地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4
“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 B.黑人的利益 | C.穷人的利益 | D.议员的利益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3
有一位著名作家,经常征引古希腊、罗马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类的问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位作家代表哪一种思潮的精神( )
A.文艺复兴 | B.启蒙运动 | C.马克思主义 | D.乌托邦思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3
歌曲中吟唱出时代的心声,歌词中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好逸恶劳挥霍百姓的财富,你做坏事推算来日有多长,……路易,听听上天为你留什么。”这首巴黎街头小调应当创作于
A.法国大革命前夕 | B.“一战”爆发前夕 |
C.拿破仑帝国时期 | D.“二战”临近结束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9
茅盾在他的著作《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成为商品化的受益者 |
D.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加快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96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 |
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7
对19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外商企业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9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
C.变者,占今之公理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1
19世纪末一部译著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以“物竞”、“天择”、 “竞存”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这部译著的作者是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严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索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5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鼓励官督商办企业与外国竞争 |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 D.彻底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9
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
A.“水乃生命之源” | 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
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 | D.“太空时代的人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5
观察右表,它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建国初期川沙地区私营工业简表 |
||||
年分 |
户数 |
占工业总产值 (%) |
||
1953年 |
211 |
71.31 |
||
1955年 |
118 |
49.64 |
||
——上海市《川沙县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8
美国一位历史学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6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41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体,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 B.政治剧变的见证 |
C.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5
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A.联合国 | B.世界贸易组织 |
C.世界银行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6
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90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 (1950—1953)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
||||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联合国对伊动武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6
右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8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期中“弓箭”是指()
①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港澳台如箭③西部大开发如弓④万里长城如箭⑤长江中下游如箭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⑤ | D.①⑤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8
右表是1991年12月12日12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会 在荷兰小城并签订了一项新的条约。条约中“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盟”是指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欧洲煤钢共同体 |
C.欧洲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皇帝玉玺 图二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请回答:(14分)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均为_______。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并举两个重大事件简要说明。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93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请回答:(1)概述:在孔子的理论中,怎样才能达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2)孔子身后的几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孔子开创的儒学作了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明确提出“民本”思想的 A ,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的 B ,以及倡导“君权神授”的 C ,还有指出“明天理,灭人欲”的 D 。
(3)以上所给材料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霍布斯邦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写道,从一七八九到一八四八,发生在英法两个国家里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问题:
(1)霍布斯邦所说的“双元革命”分别是指什么?
(2)你认为作者将发生在1789-1848年英法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视为一场孪生“双元革命”的依据有哪些?
(3)作者把 “双元革命”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其寓意是什么?
(4)概述“双元革命”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变革所产生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请以史实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加以论述。(至少三个不同的视角)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8
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的过程及结果。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做出了哪些贡献?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请用所学史实说明。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82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44
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