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29
  • 题量:35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中考试
  • 浏览:1237

山东省平度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7
2、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 D.礼法并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43
3、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B.人性本恶、严刑峻法
C.君民共治、天下一统 D.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2
4、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是他的座右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他主张君主专制独裁 B.他认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C.他认为一切人应服从法律 D.他认为君主的意见高于法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2
5、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1
6、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062
7、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37
8、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25
9、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50
10、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重实用    ③不注重科学分析   ④注重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68
11、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D.雕版印刷术应用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4
12、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2
13、

下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它是元刊版画中的著名典范,刃锋圆润、韧而有力,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图下文”式小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样本。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31
14、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
15、

宋朝时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

A.王冕的《墨梅图》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赵孟頫的《千字文》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6
16、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
C.遵循自然的法则 D.绘画技法的创新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16
17、

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来作历史研究
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8
18、

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3
19、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43
20、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00
21、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9
22、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否定教皇权威
C.提倡因信称义 D.肯定人和人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4
23、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8
24、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的特点在于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而具有的共同意志。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封建王权 B.阐明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否定了宗教神学 D.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37
25、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精神动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2
26、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3
27、

《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4
28、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

A.《诗经》 B.《唐璜》
C.《十日谈》 D.《战争与和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0
29、

“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地批判。”该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的特点

A.浪漫主义文学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后现代主义文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78
30、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人可以
①去德国欣赏有贝多芬出演的音乐会                  ②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
③去电影院观看有卓别林出演的默片电影              ④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1
31、

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右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

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
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71
32、

中央电视台二套的《鉴宝》栏目自开通后,引起了广大艺术品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强烈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它所体现出的价值包括
①近距离的收看丰富了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②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品的大好机会
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电视成为实现艺术大众化的最好媒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654
3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理由。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805
3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393
35、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给以上两幅名画配上核心解说词。(要求:每幅名画的解说词不得少于两点,否则不能得分。)(4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材料中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