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 |
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 |
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 |
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4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 B.疆域的拓展 |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23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
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C.削弱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
D.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15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A.科举制注重人文素养 B.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C.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D.科举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0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
D.不予受理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4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为民主政治的奠定了基础 |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
C.都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共9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55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
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4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 D.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29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4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
C.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
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4
1851年和1911年是我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农历辛亥年,这两年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目标 |
B.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
C.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D.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04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5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5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C.确立了共和政体 | D.增强了民族意识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20
鉴于上海市总商会不肯下通知统一罢市,学联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临时决定采取组织小分队分头动员商店罢市。6月5日那天,学生再分头劝说动员,得到了店员工人们的同情和支持……形成了“三罢”(罢课、罢工、罢市)的强大声势。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斗争 |
B.五四运动在上海取得了胜利 |
C.孙中山成为五四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
D.孙中山指导了上海学生的斗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 B.“百万雄师过大江” |
C.“大渡桥横铁索寒” | D.“关门打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5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你认为空格处最可能最恰当的说法是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9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5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 月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9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8
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
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9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列宁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号召群众
A.推翻沙皇政府 | B.推翻临时政府 |
C.增强革命力量 | D.反对外来干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 B.二战爆发 |
C.美苏冷战 | D.苏联解体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95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中国重返联合国” 俄罗斯国旗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B.世界经济全球化 |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 D.第三世界的崛起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2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因此,“狗剩”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三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分别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据材料三,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580
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请你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四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出现的进步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什么法律原则?
(3)材料三体现出的法律制度有何特点?在我国,对这种制度进行否定的第一部法律文件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制度方面创新的表现和实现途径。
(5)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论证材料五的主要观点。
(6)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中外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4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欧共体执行主席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