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8-19
  • 题量:28
  • 年级:高一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965

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所反映的经济形式是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63
2、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17
3、

古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C.防止土地抛荒 D.巩固统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0
4、

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 D.江南地区普遍出现了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75
5、

在16世纪以后,土豆、玉米、香料、咖啡、茶叶、可可开始成为欧洲民众新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欧洲农业科技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欧洲耕地面积的扩大 D.欧洲人饮食品味的提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73
6、

《遗忘的苦难》反映的是英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热气与臭气”、“肮脏的污水”、“到处弥漫的煤烟”在这本书中成为常见的词语。此书描述的景象属于下列哪一个时期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 D.光荣革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2
7、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工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东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58
8、

民国时期,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的主要原因是

A.西式服饰的传入  B.民间服饰的变革
C.政府的推动  D.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4
9、

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10
10、

某班同学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这位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主题是

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 B.建立美苏和谐机制
C.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02
11、

下列对苏联四位领导人及其时代描述有误的是

A.勃列日涅夫:盛极而衰 B.赫鲁晓夫:光荣与混乱并行
C.斯大林:新经济政策的春天 D.戈尔巴乔夫:力不从心的终结者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64
12、

二战后,美国人杰克失业了,一直都呆在家里,5年来没找工作。但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保障局领到1255美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杰克及其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主要受益于

A.罗斯福新政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C.奥巴马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D.经济的全球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12
13、

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大跃进 B.改革开放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66
14、

钟青德说:“咱是全国第一个卫星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他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 钟青德说此话的时间大概是

A.1948年 B.1958年 C.1982年 D.2001年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57
15、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4
16、

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9
1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旨在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所建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扩大了世界贸易
C.其前提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恢复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27
18、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

A.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造成了德国分裂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9
19、

当代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解体 B.世贸组织的建立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2
20、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B.暴露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没有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D.没有反映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15
21、

请你为这副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上联:抑商禁海残萌芽落后世界潮流,下联:重商霸海创新制引领工业先声

A.与时俱进 B.万劫不复 C.明日黄花 D.天朝上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31
22、

近代以来,城市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交通工具的改进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21
23、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25
24、

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是社会的变迁。下面四首竹枝词中,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后社会新事物的是

A.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B.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C.韩家潭里好排场,谁说高楼让外洋。请向报端看广告,北京初创打球房。
D.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53
25、

有历史学家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运用的史学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1
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668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3)中国的“再次开放”与第一次开放相比较,有何新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开放”的认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163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
——《世界博览会与科技创新》
【材料二】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如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等等……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话、留声机、电报等;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以及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划时代的发明……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了电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材料三】 世博组委会在怎样增加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大世博会的建设规模…… 想方设法增加服务项目……组委会还通过延续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增加参观人数,创造就业机会。
——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材料四】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界博览会上将汇聚交融全球多元科技,集中展现人类利用科技创新,共同演绎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支撑城市低碳发展的充分展现。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能够“昭示新时代的来临”的产品都有哪些?他们分别昭示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三,1933年美国世博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将会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