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28
  • 题量:29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449

山东文登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1、

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该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实行“推恩令” B.汉初实行封国制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76
2、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55
3、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10
4、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25
5、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48
6、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④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A.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988
7、

下列“口号”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C.“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42
8、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75
9、

“我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全境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在缅英军都依靠中国远征军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49
10、

1987年,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38
11、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48
12、

下图为“新和谐公社”的蓝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其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和新制度的探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49
13、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B.德法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D.德法关系和好是时代要求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21
14、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揭示了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79
15、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80
16、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9
17、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 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2
18、

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材料体现了

A.信仰得救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个性自由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18
19、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54
20、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27
21、

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56
22、

张勋在1917年7月1日撵走大总统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孙中山发表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演讲,这里的“世界潮流”指的是

A.民主共和 B.马克思主义
C.君主立宪 D.新三民主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37
23、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最能反映的人物时代应该是

A.林则徐、魏源 B.曾国藩、李鸿章
C.王韬、郑观应 D.康有为、梁启超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7
24、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97
25、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一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85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3分)
(4)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870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02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
地点
特色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768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德对于“启蒙”提出了哪些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哲人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上的体现。
(3)结合材料三,恩格斯说启蒙运动带有阶级局限性,这一局限的根源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