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 2021-09-26
  • 题量:20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368

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地理试卷

1、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③每个农业带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该图描述的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       )状

A.网络 B.线 C.面 D.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9
2、

上帝赐予了枣庄太多的自然资源……家家户户锅底烧的全是煤,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煤烟的味道。到了晚上,黑暗的夜空下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炼焦场火燃冲天(铁牛《煤城怒火》)。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描述的区域

A.区域是相对开放的 B.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
C.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D.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文中的枣庄处于区域发展(      )阶段

A.区域内部差异大 B.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C.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D.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6
3、

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东部许多企业纷纷到中西部设厂发展,下列属于此现象成因的是
①优惠的政策条件
②东部地区出现资源供求紧张,地价上升
③中西部优越的自然环境
④中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6
4、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广西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不具有明显优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75
5、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B.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5
6、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主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6
7、

下列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

A.昆明、长沙、福州
B.成都、武汉、南昌
C.沈阳、太原、西安
D.乌鲁木齐、西安、郑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75
8、

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26
9、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   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盲目开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55
10、

读川气东输线路示意图,与图中甲经济区相比,乙经济区特点是

A.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B.农业生产发达,粮食商品率高
C.人口密度小,迁入人口多 D.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83
11、

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甲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图所示农业活动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农业带

A.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B.乳畜带
C.棉花带 D.混合农业带

如果在甲图中“”区域再增加一个农业带,该带最恰当的名称是

A.水稻种植带 B.热带经济作物带
C.园艺带 D.大豆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6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     ②资源枯竭     ③水源短缺     ④就业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92
13、

下列研究项目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的有
①近20年来广东省GDP的增长情况分析
②近10年来珠江三角洲花卉基地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
③广州市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
④近10年来广州市城区建设情况调查与居民住宅小区布局研究
⑤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基金走势和投资项目分析研究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7
14、

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
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84
15、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从X地到P地经过

A.东、西两半球 B.西半球
C.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9
16、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6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中心位置,“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已成为该城市的一大特色。该市准备在10年内投资600多亿元打造“东方湿地之城”,形成“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
(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东营市为何要打造“东方湿地之城”?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45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试分析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6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570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大理四地区拥有云南旅游价值最高的旅游景观,故“昆明--西双版纳--昆明”和“昆明--大理--丽江--昆明”成为最受欢迎的两条精品旅游线路。
材料二 下图为“云南旅游交通示意图”,云南省因地形限制,旅游交通以公路为主。

某外省旅游团利用“国庆黄金周”到云南旅游,请你为该旅游团推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并说明你推荐的理由。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54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每天最佳接待量为2万人次,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这天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大量游客滞留在景区入口处,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
(1)长假期间,九寨沟为何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
(2)游客、景区应如何“理性”对待长假旅游高峰?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