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商城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
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A.不利于社会进步 |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
C.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16
商朝时期,能够参与同商王决策的是( )
A.相 | B.祝 | C.师 | D.侯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92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82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诸侯——士 |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
C.周王——诸侯——士——大夫 | D.周王——大夫——士——卿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59
以下对西周初期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始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 B.有利于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C.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开拓疆土 | D.有利于巩固周的统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48
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 | 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 |
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 | 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60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 B.考试选拔 | C.地方推荐 | D.皇帝任命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98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C.攻打匈奴 | D.修筑长城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6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完善三省六部制 | B.分割宰相权利 |
C.以六部分理朝政 |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5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 B.尚书—门下—中书 |
C.门下—中书—尚书 | D.中书—门下—尚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1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
A.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 | C.行省制 | D.分封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7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99
万历初年,出现“部权尽归内阁”状况,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六部从此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内阁首辅实际上成为宰相 |
C.说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 D.皇权受到内阁很大的制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8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43
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38
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 B.枢密院 | C.宣政院 | D.御史台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7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设立行省制度 | B.在中央设立内阁 | C.创设八旗制度 | D.设立军机处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1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见右图)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廷尉又是什么官职?
(4)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5)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6)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7)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8)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9)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