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18201
  • 题量:36
  • 年级:高三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1-09-24
  • 人气:924

辽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

1、

“‘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A.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B.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
C.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 D.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46
2、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

A.减轻负担 B.分化事权 C.加强皇权 D.削弱相权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50
3、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庶民承担诸种负担,亦应共享凯旋之欢乐,此神之天条也。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授予全体罗马人公民权 B.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C.增强罗马人国家认同感 D.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04
4、

《大宪章》所涉及的权利主体仅限于僧俗贵族和自由民,而自由民只占当时人口的l4%,这表明《大宪章》在人权保障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相比之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

A.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B.人权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英国开始通过议会管理国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22
5、

《独立宣言》颁布后的美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国家。既没有财权,又不能征税,更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对新生的国家存许多方面起着消极作用。资产阶级和一切有产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既定的秩序。”这表明,当时的美国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建立常备军来保卫政府
C.必须改变现有的不合理体制 D.增加税收保障政府运转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73
6、

“被民族危饥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51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7
8、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62
9、

下面一组漫画主要反映了
 

A.恐怖主义威胁国际和平安全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美同积极维护世界发展稳定 D.世界格局已出现多极化趋势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84
10、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53
11、

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维持国家财政 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 D.耕作技术提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9
12、

明英宗时期开始规定,南方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六布政赋税中,一部分米麦实行纳银征收的方式。成、弘年间,白银已是江南地区的通用货币了。明末钱庄已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此外,若干小规模兑钱铺和钱米铺在农村相当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货币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C.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国家的税收以货币为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90
13、

从下面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

A.环境污染逐渐减轻 B.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C.社会革新速度缓慢 D.英国人口迅速增加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87
14、

下面是“中国国内总生产结构”表。表格数据实质上反映了

 
1914—1918年平均
1933年
生产额
比重(%)
生产额
比重(%)
制造业(近代制造业)
8.5(1.3)
17.56(2.69)
11.77(4.54)
19.07(7.36)
农业
29.9
61.78
35.23
57.09
商业服务业
10.1
20.66
12.52
20.29

 
A.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商业和服务业发展             D.经济的近代化趋势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71
15、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

A.不可采信 B.符合史实 C.值得商榷 D.观点模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37
16、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59
17、

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
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6
18、

下面是“中国市场化推进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对比”示意图。该图充分表明

A.七十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开始发展 B.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十分显著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74
19、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48
20、

下图是“区域贸易安排”(RTA)和“自由贸易协定”(FFA)增长情况。此图意在说明
 
A.区域集团已广泛建立               B.区域贸易一直是快速发展
C.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               D.区域贸易总体呈发展态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60
2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66
22、

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24
23、

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69
24、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25
25、

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A.推翻王权统治 B.宣扬人文主义
C.否定宗教神权 D.注重内心反省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3
26、

恩格斯指出:“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自然科学领域正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他们首先以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为依据,对它们进行批判与分析。由此可见

A.自然科学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依据
B.马克思主义诞生是自然科学革命的必然结果
C.马克思主义诞生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D.自然科学革命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2
27、

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A.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 B.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D.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47
28、

下列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言论,最有利于近代民主革命目标实现的是

A.“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亡者,踵相接,背相望”
B.“女权愈振之国,共国愈文明”
C.“社会主义社会是最进步之社会”
D.“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72
29、

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武装斗争        D.批评与自我批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
30、

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存《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打破了人们对绝对时空观的认识
B.相对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8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采取这种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4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财经网》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专访:未来部分土地制度的改革将会被倒逼进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578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什么?并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
3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 题型:32
  • 难度:容易
  • 人气:2038
3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请从人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归纳材料所阐明的关于实现民主的途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世纪以来是如何实践“真正的民主”的。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9
3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
(2)你如何看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

  • 题型:32
  • 难度:容易
  • 人气: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