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18511
  • 题量:18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更新:2021-09-24
  • 人气:1571

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1、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4
2、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古代中国,最符合近代这种政治生活特点的朝代应是(   )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94
3、

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6
4、

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65
5、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15
6、

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这表明(   )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31
7、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28
8、

波提亚斯法官1994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2007年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他的罪名包括收受贿赂、向国会撒谎、用假身份申请破产筹等。如罪名属实,按照美国宪法,波提亚斯法官将(   )

A.由联邦法院审判并解除其职务
B.由总统发布命令并解除其职务
C.由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
D.自动解除职务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9
9、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64
10、

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
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5
11、

“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版的法国《百科全书》。一直到了20世纪初,这个词忽然流行起来。1958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这说明“资本主义”一词是(   )

A.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创造
B.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
C.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依据之一
D.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产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2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8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填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879
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 - Khamis dollars)
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1369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祖(后周郭威)崩,养子(柴)荣继位。是时,胡人南侵,民徙亡,田亩荒。(955年2月)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一半;二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北地诸州自藩界来归者,五年内三分交还两分;十年内交还一半。”同时诏令拆毁佛寺,勒令僧尼还俗。
(958年)诏令:诏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四十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使通。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8
16、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他(福泽谕吉)自幼生长在门阀观念极为浓厚的社会环境里,十分厌恶这种生活,希望早日离开中津,摆脱门阀制度的枷锁,另谋发展。二十一岁时,他如愿以偿,到长崎学习兰学(荷兰语文及学术)。他去长崎的那一年(1854年),日本与美国缔结了和约。兰学可说是日本人接触西学、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发端。当时,绪方洪庵(1810年-1863年)是一位兰学大家,他开设的家塾叫做适斋塾,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兰学塾。
——摘编自于楷《福泽谕吉与明治维新》
材料二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就是人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取得天地间一切物资,以满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乐度日。有学致善聪,无学致恶愚,如果大家不分贵贱上下,都爱好这些学问,并有所体会,而后士农工商各尽其份,各自经营家业,则个人可以独立,一家可以独立,国家也就可以独立了。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早年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主张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594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主要内容是:第一,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调整殖民地,对当地进行开发应该根据门户开放原则。第二,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主义影响。方法是由世界各国协助解决俄国问题,通过承认并援助俄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建立的临时政府,使之自由发展来肢解俄国。第三,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第四,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积极鼓吹创建国联的美国始终没有参加这一组织。巴黎和会主要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相互关系,和会之后,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想通过“十四点原则”获得哪些权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对美国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83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世史黑暗时代东方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袁氏以个人厉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缺乏现代国家观念,以经验治国,法律观念薄弱,不解现代政治文明之真相,不能用正人君子及有用之才。袁氏执政四年来,政绩乏善可陈。
——摘编自梁启超《袁世凯之剖析》
材料二      在中国建立共和体制的第一功臣,自然是袁世凯。袁世凯最初也曾主张在中国实现君主宪制,而革命派反对,革命派的方法显然是二千年“农民革命”的继续,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变革不仅仅是打倒一个皇帝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皇权体制,在中国实现“宪制体制”。袁世凯时期,实际上不仅北京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共和和民主时期,也是中国共和和民主时期的开创初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和平过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共和制,而且民族工业此时也进入第一个真正的春天。
——摘编自于永年《重读袁世凯》
(1)比较两则材料中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袁世凯。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