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 编号:118563
  • 题量:28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1-09-24
  • 人气:1250

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H2SO3>H2SO4 B.HNO3>H3PO4 C.HClO>HClO2 D.H2CO3>HNO3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79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产生发射光谱
C.同一原子中,2p能级比3p能级的轨道数少
D.3d轨道能量小于4s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05
3、

NH3极易溶于水,与此性质无关的是

A.NH3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B.NH3是极性分子
C.NH3相对分子质量小,范德华力小 D.NH3会与水发生反应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5
4、

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
C.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越多
D.钠原子的1s、2s、3s电子云半径相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6
5、

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氯化铝硬度大,固体可导电 B.氯化铝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C.氯化铝中存在离子键 D.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8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2S的电子式:
B.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C.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D.24Cr的电子排布式:[Ar]3d54s1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90
7、

关于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炔的键角为180°,是非极性分子
B.碳原子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垂直
C.碳碳三键中三条键能量大小相同,其键长是碳碳单键的
D.乙炔分子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17
8、

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量       ②增大压强       ③升高温度     ④使用正催化剂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0
9、

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晶体硅 B.食盐 C.干冰 D.金属钾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69
10、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密度大于液态水
B.可以用氢键解释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都会使熔沸点升高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89
11、

下列粒子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但空间立体构型为V形的是

A.OF2 B.CO2 C.SO2 D.NH4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2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B.[Cu(H2O)4]2+中Cu提供空轨道,H2O中O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性质没有区别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3
13、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是得到晶体的三条途径之一
B.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好的方法是观察是否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水晶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相同
D.只有无色透明的固体才是晶体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3
14、

下列关于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99
15、

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Ne]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则上述三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2
16、

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混合液
B.实验中应使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NaOH和HCl
C.实验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间要填满碎纸条,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D.用相同体积的浓硫酸代替HCl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比理论值偏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01
17、

某反应:A  B+C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ΔH、ΔS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27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微粒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则该微粒一定是极性分子
B.某微粒空间构型为V形,则中心原子一定有孤电子对
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新轨道
D.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9
19、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0
20、

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KO2)呈立方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O2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
B.一个KO2晶胞中摊得的K+和O2-粒子数均为4个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O2-有8个
D.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12个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8
21、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s内,反应速率为:
v(NO2)=0.2 mol·L-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746
22、

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 达平衡时PCl5为0.40 mol,如果此时再加入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A.小于0.40 mol B.大于0.80 mol
C.等于0.80 mol D.大于0.40 mol,小于0.80 mol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345
23、

(1)石墨是层状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一层内的碳原子间通过sp2杂化形成     (填代号字母,后同);层与层间存在      ;石墨的每一个碳原子经过sp2杂化后,还剩下1个未成对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能够作定向移动,因而石墨还具有导电性,所以还存在       

a:σ键   
b:π键   
c:氢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f:金属键     
g:离子键
(2)请选“>”、“<”或“=”填与下列空格中:
①熔点:Na      Mg;     ②硬度:金刚石      晶体硅;     ③晶格能:NaI      NaBr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95
24、

恒容体系,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 ΔH,起始时B、C物质的量浓度为0,A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某课外活动小组一共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T1、T2表示不同的反应温度)。

(1)在实验Ⅲ中,0~20min的时间内,v(A)=                 
(2)分析实验I和实验II的数据,可知x=   ;分析实验II和实验Ⅲ的数据,可知反应热ΔH   0(选填“>”、“=”或者“<”)。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代号字母)      
a.A的质量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用A、B、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1∶x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 A
e.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4)T1℃时,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若充入a mol A、b mol B、c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0.4,则a、b、c应满足什么条件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735
25、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 Z的原子序数为29,而Q、R、X、Y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 R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③ 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④ 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nmpn。请回答下列问题:
(1)R的氢化物RH3中R采取______杂化,其键角_____109°28′(选填“>”、“=”或者“<”)。
(2)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代号)_____。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3)下列与H2X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选填字母代号)      
a.CH4           b.H2S            c.NO2              d.NH2-
(4)由X和Y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30 g该晶体中有_____mol共价键。
(5)Z是    (填元素符号),它位于周期表的      区,其晶体的三维堆积模型见下图,

称之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为     。Z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1个Z2+与4个RH3以配位键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离子(填化学式)。

  • 题型:2
  • 难度:困难
  • 人气:927
26、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2 mol/L、18.4 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反应快慢:
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主要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纯度、质量、表面积均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 题型:30
  • 难度:困难
  • 人气:2045
27、

某温度下,将4.0 mol的HI气体充入1 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HI(g)H2(g)+I2(g) ΔH>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n /mol
0
40
80
120
n(HI)
4.0
2.8
b
c
n(H2)
0
a
1.0
1.0

(1)a =       ,c =       
(2)计算在该温度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保持温度不变,120 s时再通入2.0 mol的H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HI的平衡转化率是多少?(本小题要有适当的解题过程)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808
28、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①CH3COOH(l)+2O2(g) = 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
②H2(g)+O2(g) = H2O(l) ΔH2=-285.8 kJ/mol
(1)已知1.2 g固体C充分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为39.35 kJ,请写出C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碳的燃烧热用ΔH3表示):                                                      
(2)计算反应:2C(s)+2H2(g)+O2(g) = CH3COOH(l)的反应热ΔH。(要有计算过程)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