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四校高二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悭吝/铿锵联袂/诀别纤维/纤毫毕现 |
B.言讫/屹立跻身/犄角间或/间不容发 |
C.船棹/泥淖戏谑/噱头仆人/前仆后继 |
D.呐喊/口讷蜚声/绯闻鲜有/屡见不鲜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本终于改头换面了,呈现给学生们的不再是32开本而是16开本,内容也有大的改动,很有时代感了。 |
B.作为时事评论员,他思维敏捷,说话讲究艺术:时而掷地有声,力透纸背;时而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
C.他在从小开始阅读文学书籍,文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
D.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北京四知堂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先生常年在外,却心系故土和家乡教育,为激励 家乡学子发奋学习、教师潜心育人,最近向母校先后捐赠10余万元图书。 |
B.美国德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能让物体在微波下隐身的超薄材料,这让人类离拥有隐身衣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
C.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加大力度削减机动车、工业、扬尘、燃煤四大类污染排放量,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
D.“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_________;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_________。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①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②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浪潮
③在你耳边轰响着不息的呼喊
④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
A.①④②③ | B.④①②③ | C.③②④① | D.④①③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余亦悄然而悲 |
B.良有以也开琼筵以坐花 |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庶人安得共之 |
D.更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目为“小韩子”目:看作 |
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
C.成祖颔之颔:点头 |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吴沉、揭枢荐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
B.此庄士,当老其才诏檄皆出其手 |
C.进而蹴之,不难矣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
D.宜且与报书且哭且骂曰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
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2
阅读下列句子,解释划线的词
(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2)其一少北而东
(3)有富者子,适市买鞭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137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楼秋望
(宋)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艰危之际。
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其一种简要分析,并指出该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尾句“一时收拾付杯盘”是什么意思?结合全诗加以说明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1392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38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甘地的革命与行为艺术
韩少功
印度人甘地具有杰出的革命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能够经常超越文字理念,发挥直觉的想象力,并且调动大众的直觉想象力。这两个想象力之间通常需要行动来联接,需要行动造成的视觉、听觉及其它感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革命不但获得理智的牵引,而且获得情感的强有力推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甘地脱下了青年律师的西装革履,选择了光头、赤脚、身缠粗布的半裸式着装,并且一直把这个公示形象坚持到底。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讯号,鞭策中产阶级的国大党向最广大的下层贫民靠拢,宣示一种扎根人民和解放人民的使命。对于曾经谙熟西餐而鲜知稼穑的国大党来说,对曾经好谈斯宾塞、达尔文而并不了解本国车夫和农民的民族主义精英们来说,这当然是在甘地时代一个战略性的政治转变。
他还选择了纺纱和晒盐两个最著名的行动,令殖民当局招架不住。纺纱是为了抵制英国纺织品的输入,晒盐是为了挑战英国的官盐专营,都是为了捍卫民族利益。但当时更重要的民族利益远不止这两顶,国产纱和私产盐也不构成对殖民当局最致命的打击,甚至只能算是鸡毛蒜皮和鸡零狗碎的。但后人慢慢才得以明白,甘地发动的这两大运动真是恰到好处。首先,行动和事件是传播思想的最佳载体,而纺纱和晒盐是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运动,容易示范,容易模仿,容易集结成有规模的场景和气势,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包括钱、体力、时间以及勇武。其次,这两项运动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平,劳动,俭朴,忍让,让人同情,便于传说和上镜,不似操刀弄枪那样让人恐慌,足以让统治者失去武力镇压的道德依据和美学依据。这是一种天鹅绒炸弹——革命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开始。只要当局怯于镇压,殖民法令体系就出现了重大缺口,而人民的斗争信心就可以大大增强。
甘地身处一个积弱、积穷甚深的宗教国家,一个习惯斋戒、施舍和不习惯战争的国家。他找到了最符合国情的斗争方式,找到了在利益和义理上、更在情感美学上打败强大殖民当局的方式。以至他应邀去英国出席议会陈述诉求时,半裸野民的身影在伦敦街头成为了英国民众夹道欢迎的明星偶像,大有人君者“冠道履仁”(王充语)之光辉。他只是微笑就够了。他还没有在议会开口,就已经决定了帝国议会的无奈屈服。
甘地创造了革命的美。这种美不是矫饰造作故作姿态,出自生存的自然,是斗争实践的水到渠成,却并非不需要艺术家的手眼。没有这种美,比方没有赤脚光头的甘地而只有西装革履的甘地,虽然也很正常,但革命可能会变得沉闷、刻板、累赘、冗长以及成本高昂;有了这种美,革命就有了诗情和想像,有了神来之笔,有了长袖善舞和事半功倍,有了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征服力并且左右逢源势如破竹。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民众一举攻下了巴士底狱。其实这一攻占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当时空空大狱之内仅有7名犯人,两个是神经病,四名是弄虚作假者,还有一名是变态青年,属于父母无能管教于是主动送来请监狱有偿代管而已。1917年,俄国大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的军队攻占全彼得格勒,但他们在占领车站、银行、桥梁、政府大楼时都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如入无人之境,即便在冬宫里开了火,连伤带死也仅有6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开炮更算不上什么军事行为,没有击中目标甚至压根就没有目标,只是几声表态性的礼炮。但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舰炮击冬宫是俄国大革命的象征,即便是实际效益极其有限的两次扑空,即便是一场广大民众的即兴演出,也足以名垂青史。拉开历史距离来看,如果没有这些象征性事件,革命几乎就不可辨认难以记忆,革命的激情就失去了托寓之物,就像诗歌失去了可以“托物寓旨”的诗境。
象征没有什么实利的价值,却可蓄积和释放巨大的精神能量。革命中的象征性事物有画龙点睛之功,以一种有声有色的行动为革命造型和成像,以一种历史创造力的爆发焦聚着大众的理想和激情。在这个时候,生活本身就成为了艺术。可以肯定,后来的很多政治人士都从这些成功的象征中受到了启发。
——《领导文萃》2002年第09期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甘地在圣雄形象地塑造上,采用了广大民众更加喜闻乐见的贫民服装。 |
B.甘地领导的纺纱晒盐运动,吸引了民众广泛参与到革命洪流中来。 |
C.和平忍让的运动方式,使殖民当局失去了武力镇压的道德依据和美学依据。 |
D.象征性事件虽然未必有实利的价值,但却可以蓄积和释放巨大的精神能量。 |
E.如果没有那些画龙点睛名垂青史的象征性事件,革命是不能够成功的。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甘地的魅力在于使革命不但获得理智的牵引,而且获得情感的强有力的推动。 |
B.甘地的革命行为具有艺术性象征性,有革命的美感,给后来的政治人士以启发。 |
C.甘地的革命方式是和平非暴力的,这与国民习惯于斋戒施舍不习惯战争的特点相一致。 |
D.甘地的革命收益是最大的,他只用微笑便已经击败了英国对印度长期的殖民统治。16.“甘地创造了革命的美”,这种美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
结合本文的观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下面政治人物的做法:
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永远是一条黑白格子的头帽缠在头上;古巴领袖卡斯特罗永远是穿着夹克式军上装;美国总统克林顿总是给人身着运动衣在小道上慢跑的印象,好像是个大学橄榄球联队队员……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17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我如何做大学校长
——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访谈(节选)
戴志勇
南方周末:你一直在提倡大学通识教育,不知道有没有意愿在大陆办一所高校,从体制上让这个理念落地?
刘炯朗:也许你期待我的回答是愿意或不愿意,并不是那么单纯。办一所高校,有很多项目要做,目前讨论最多的是通识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学教育跟职业教育、专才教育绑在一起。现在发现,当社会、经济环境、全球化的动力把我们往前推时,大学教育就必须跳出狭窄的视野,培养的学生可以做领导人,是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用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能力,有口才,有聆听的习惯,有幽默感。怎样做?就是三个字,多读书,读很多有用、有趣的书。这就跳出了专业范畴,通识教育扮演这个角色。
通识教育不是跟专业教育背道而驰,不是互相争夺资源、地盘,而是相辅相成。千万不要把通识教育看成点缀的功课。
大学教育是通才教育,有两个层次,一是除了专业,还要学很多不同的东西,二是对自己的专业有非常广的背景和基础,深入的专业研究可以在硕士班、博士班里继续往前走。
南方周末:具体落地要体制保证。比如,北大有元培计划,中大有博雅学院,武大也有实验班。有的不尽如人意,如北大元培,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有很大张力。低年级选很多课,三四年级分流,融入其他专业,会出现不衔接的情况。这要整个学校的力量重新设计课程,需要校长的主动性,一个院系的力量往往不够。你会怎样设计?
刘炯朗:专业跟通识齐头并进,也许目前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通识教育拿去了专业教育若干时间,学生专业训练不够,将来不能马上帮企业做他们期待的事。
其实,在本科,专业训练也应是通才训练,是基础训练。比如我学的资讯科学,里面有很多专业领域,但最重要的是在本科时段,给学生打好非常广的基础,这样他们毕业后到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要求。有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跟一个企业老板讲,假如您要的是今天报到明天就能帮您从事生产设计的人,这肯定是一个十年后你不要的人。
我也希望企业能体会到这个理论,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南方周末:这种可以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突破的人,这要教育家、企业家一起朝这个方向走。你在台湾清华大学做过四年校长,在美国有四十多年从教经验,你认为做大学校长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炯朗:在一个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三个观众:您觉得什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发明?一个说是电视,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第二个说是飞机,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第三个说是热水瓶。主持人讶异地问为什么。他说:当我们把热东西放进去,它保温,把冷东西放进去,它保冷,你要告诉它,它自然就会做对。这不是很了不起吗?
有人问一个大学校长,你们学校了不起,把有文学才华的人培养成文学家、艺术家,把有科学才华的人变成诺贝尔奖得主,把有体育才华的学生变成杰出的体育运动员,请问您的秘密是什么?大学校长说,大学就像是一个热水瓶,作为校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环境,让学生跟学生、学生跟教授、教授跟教授互相激荡,让他们彼此学习、一起进步,自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学。
南方周末:能和家长、孩子们分享你是怎么做到文理均衡发展的吗?
刘炯朗:我4岁从广州搬到澳门,在澳门完成小学、中学教育,在蔡高学校。那时没有念大学的可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们在老师的诱导、鼓励下,都非常努力读书,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学校的确是培养我们非常广泛的兴趣,文和理是并重的。我也不知道要考物理,还是考国文,我这两个都念,这的确是我个人的经验,到今天还受用不浅。
那时,不但就读书态度跟方法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多东西,特别是中国的诗词古文我现在还记得。写文章、演讲,我讲到诗词、国文,有人很客气地恭维我为什么你中文的底子这么好,我说这都是我在小学、在澳门蔡高中学打下的底子。
小学和初中,读书的内容是不重要的,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读书的态度、发现读书的快乐。你给我一个爱读书的学生,到了高中、大学,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出来,成为一个人才。
南方周末:天性要自由发展,但要有一个比较宽阔的出口,如果在高考环节卡住,受到限制,天性就会扭曲了。
刘炯朗:是,现在是不考不学,不考不教,的确要慢慢打破这个做法。
南方周末:是不是要有充分的社会自由办学空间,有各种各样办学理念出来,中小学才有足够选择空间?
刘炯朗:选择的空间不见得是一个最有效的答案。很多年前,台湾看到升学的压力,就说要广设大学,但广设大学不能解决压力问题。以前是僧多粥少,是不是可以改成僧多粥多?但当僧多粥多时,有人就问僧多佛少,那是不是可以改成僧多佛多呢?极其优质的教育,总是稀缺的。
光是很多选择,不见得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心态、社会心态要改变过来,教育的环境和具体做法要改变过来,整个社会气氛,从家庭到学校、到政府、到公司,都要让人的天性自由发展,那才是最基本的改进。
请简要概括通识教育的特点。
“我也希望企业能体会到这个理论,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大学就像一个热水瓶。”这两个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1)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
(2)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3)热水瓶:
给社会充分的自由办学空间是否能够解决中小学的选择空间问题?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290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梁骑车赶往学校,匆忙间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车主不在现场,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小梁没有选择逃走,在现场等了近半小时,可车主仍未现身,于是小梁留了一张字条,说明情况,并写下手机号码好让对方联系自己。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小梁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1)请你以车主的身份,给中学生小梁回复一条短信;(2)作为网友,请你为记录小梁事迹的微博写一条赞扬的跟帖,要求跟帖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方法。短信、跟帖均40字左右(含标点)。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64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认为,人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外,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艺术之类的精神活动。读诗、看小说,包括文学创作,都属于人的精神活动。但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人均看书仅4.77本,远低于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选择阅读小说或诗歌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有学者感叹“诗歌、小说正在沉沦”。的确,一个没有诗歌、小说滋养的民族是浮躁乏味、缺乏活力的民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热爱诗歌、小说,手里捧着《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悲惨世界》《简爱》《平凡的世界》《活着》……嘴里热议着徐志摩、艾青、北岛、顾城、海子,也背诵着唐诗宋词……可是这种热情今天不复存在了。有人为此辩解,现在工作学习忙,哪有时间阅读诗歌、小说啊?也有人说读诗和小说意义不大,要读书,也得读些有实际作用的书籍,如《房子装修手册》《炒股手册》《菜谱大全》《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20
- 难度:困难
- 人气: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