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0631
  • 题量:28
  • 年级:高二
  • 类型:专题竞赛
  • 更新:2021-09-16
  • 人气:1745

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二历史模拟基础】3

1、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4
2、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D.颁布“解负令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77
3、

明治维新中土地改革制度的措施是(   )

A.土地国有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凭土地,建立私人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11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攻打南朝 B.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C.与汉族通婚 D.进一步实行改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8
5、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吏治腐败 C.兵力不足 D.起义频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68
6、

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改革 D.李悝变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2
7、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

A.明经 B.明法 C.诗赋 D.进士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
8、

“……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2
9、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办纱纺、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获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5
10、

梭伦改革的作用是(    )

A.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B.实行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
C.结束了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使雅典走向民主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7
11、

长老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上述言论集中反映了(    )

A.长老阶层势力威胁到了阿里政权
B.埃及国内统治阶级斗争一发不可收拾
C.长老阶层势力占有大量宗教地方
D.马木路克势力对土地改革不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3
12、

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
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商鞅奢侈浪费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58
13、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平民参与国家管理和选举结果公正性
④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8
14、

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

A.完全被废除 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
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 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247
15、

鹿鸣馆是明洽政府仿欧式风格建造的豪华俱乐部,反映出明治政府

A.推行“殖产兴业” B.倡导“文明开化”
C.实行“四民平等” D.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11
16、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5
17、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他在市场购买珐琅彩瓷器时使用交子
B.他喜欢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
C.他去农田参观时对筒车赞叹不已
D.他发现中国商人出海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87
18、

关于马木路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
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势力被消灭
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27
19、

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82
20、

【改编】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1880年至1900年东京人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日本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体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1
21、

【改编】下图是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俄国农奴的不觉悟
B.1861年改革本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俄国统治阶级的宽宏大量
D.1861年改革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8
22、

【改编】下列现象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本质的是(    )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③ B.④ C.⑤ D.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7
23、

【改编】通过下图我们可以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善战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期陶瓷艺术水品高
④北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8
24、

【原创】18世纪末,英国企图染指埃及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埃及 B.保持与奥斯曼帝国的联系
C.掠夺石油资源 D.建立争霸东方基地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88
25、

【原创】我们说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
B.变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变法大力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D.变法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得到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3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材料二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三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根据材料二、三,评价王安石的免役法。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311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三  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947
28、

【改编】[重大改革回眸](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