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总动员高二历史模拟冲刺】3
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
B.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 |
C.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 |
D.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1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 B.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均田制 | D.分封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80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78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业的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6
21世纪中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 B.募役法 | C.市易法 | D.青苗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59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9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98
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
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 B.消除封建割据 |
C.完善国家管理职能 | D.确定土地私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5
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0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88
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7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3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
C.废除“世卿世禄制” |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确立土地私有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
A.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7
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他的改革,史学界却认为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
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3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0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98
【原创】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说:“洋务派与改革派的真正差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时代环境 | B.个人经历 | C.力量对比 | D.阶级利益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21
【原创】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面就洋务运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一致 | B.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
C.前期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 D.后期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一致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3
【改编】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上述材料说明康有为主张
A.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 | B.实行民主共和制 |
C.效法法国大革命 | D.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70
【改编】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32
【改编】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
C.改变了社会性质 | D.以失败而告终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4
【改编】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壁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
B.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
C.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
D.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5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医思想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的归结为阴阳和五行,是比较注意表象的,而不能真正认识疾病的本质,因此说中医是一种经验的集合。而西医是建立在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是所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成,是相对微观的,一切力求具体,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
——摘自《中西医比较》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掀起了废止汉医的思潮,而彼时以进化论为主要思想武器的青年鲁迅笃信新医学——西医。他认为:“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鲁迅《热风·随感录》
材料三 (日本医学)运动也给近代中国医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入而又旷日持久的论争。
——《近代中西医学观的碰撞与交融》
据上述材料,概括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医学改革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33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005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3分)
(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3分)
(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