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137
  • 题量:33
  • 年级:高一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1-08-19
  • 人气:1017

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1、

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5
2、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代表中央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C.郡县长官与皇帝形成了臣君隶属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9
3、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96
4、

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1
5、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5
6、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95
7、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政权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的”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制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58
8、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代议制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主张恢复君主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1
9、

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是世界盛事,更是中国人民的盛事,奥运会首先出现在古代希腊,那么作为一个古希腊的雅典公民,在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B.他可能被选举为执行官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27
10、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预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46
11、

19世纪英国有位权威人士曾说:“议会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则材料说明

A.英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制度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D.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很大的弊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2
12、

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05
13、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俾斯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71
14、

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斗争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
D.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32
15、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3
16、

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民族独立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94
17、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6
18、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49
19、

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 最有力的证据是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88
20、

1919年5月7日,济南学生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提出了“讨伐国贼”、“反对强权”等口号,对此口号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军阀 B.反帝反封建 C.追求民主自由 D.反对清政府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90
21、

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86
22、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9
23、

下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9
24、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B.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C.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D.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00
25、

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45
26、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39
27、

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84
28、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A.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4
29、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4
30、

冷战结束后的当代世界,其时代主流是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47
31、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602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
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次革命运动的产物?依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有何特点?(3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圆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制定法律;
(三)监督宪法的实施;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圉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并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主要权力。(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体有何异同?(4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6
3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6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                  ;形成了              和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材料一:读图。
        
图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示意图          图二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图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世界上存在美国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与俄、英、法、徳、中、日等多个强国的局面。旧的国际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