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0
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6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3
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22
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 |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
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14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04
图是我国某一时期政府发布的一个公告,它最早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 B.中华民国初年 |
C.五四运动时期 | D.北伐战争时期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5
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 |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D.“文化大革命”爆发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80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66
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
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8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2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①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3
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 D.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9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2
两百年来,电影一直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影片到彩色电影等。下列影片中,属于第一部彩色电影的是
A.《定军山》 | B.《战舰波将金号》 | C.《歌女红牡丹》 | D.《浮华世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9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9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土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存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 D.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6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0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材料说明
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②贸易,服务、资本与技术日益全球亿
③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④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剃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6
2010年,“艰难的抉择”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曹国藩《复李少茎中丞》
材料二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三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请回答:
(1)材料三中,曾国藩抉择了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做出这一抉择原因的主要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粱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
(4)综各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人物作出不同抉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