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创语文预测卷 03(江苏卷)
【原创】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代张凤翼在《灌园记君后授衣》中写到:“倘我不能报复而逝世,湮没了龙家的豹韬,枉 一死鸿毛。”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们共聚长春万达国际影城,一同观看《英雄儿女》,缅怀那段 。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海迪虽坐在轮椅上,但精神饱满, ,其精神让人敬佩。
那时候,我虽然不断给他提意见,但他总是 地巧言遮辩。
蹉跎岁月 峥嵘岁月 振振有词 侃侃而谈
B.峥嵘岁月 蹉跎岁月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C.蹉跎岁月 峥嵘岁月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D.峥嵘岁月 蹉跎岁月 振振有词 侃侃而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7
【原创】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
A.某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俱乐部!” |
B.父亲为了和儿子商量事情,留条说:“此事望你钧裁。” |
C.员工对领导说:“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
D.这种陈词滥调的讲座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5
【原创】下面是王建的七律《武陵春日》,颈联和尾联已打乱,请选出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寻春何事却悲凉,春到他乡忆故乡。
秦女洞桃欹涧碧,楚王堤柳舞烟黄
, 。
, 。
①波涛入梦家山远②玉编金轴有仙方③名利关身客路长④不似冥心叩尘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7
【原创】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夕阳落山不久, 。 。 。 。
①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②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③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④.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④② | C.④①③② | D.②④①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8
【改编】阅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好鸟枝头亦朋友》,请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漫画表现了人物从容安详、悠然自得的心境。 |
B.生活中处处皆有朋友。 |
C.表现了人物与自然相亲相近、和谐共处的意境。 |
D.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6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内艰:遭逢母丧 |
B.勾及姻戚同姓勾:牵连 |
C.大计群吏计:考核 |
D.留一履以识遗爱识:识别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豫以诸生督赋守城/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杖而配之边/②吾恂恂而起
C①众遂贴然②杂然而前陈者
D①立祠祀焉②风雨兴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2)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选文中赵豫深受百姓爱戴,请举出事例。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0
【改编】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这首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清章燮评价本诗尾联:“以幽闲之意结之,益见旅人跋涉之苦。”你赞同吗?请结合诗句分析。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4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合抱之木, 。 (《庄子》)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5
【改编+原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 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
……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
作者认为听雨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请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文本第六节划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章的结尾说“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作者从雨声中听到了哪些“时间的脚步声”?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
【原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中国人应有一种贵族精神
博华
中国经济发达了,神州富人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富裕起来的暴发户们,大都以贵族自居,自以为有了钱就是贵族。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优越条件,有贵族样的优越生活。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正因为我们对贵族精神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导致我们中国人过去不但不提倡贵族精神,反而极力批判贵族精神。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英国人所指的贵族并不一定是那些非常有钱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有着高贵气质,做人很绅士的那部分人,也就是具有贵族精神的人。他们心目中的“贵族精神”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因此,“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那些出身“贵族”的人所垄断,普通的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中国人提倡“富贵”,但“富”和“贵”却是两码事。“富”是物质层面的,“贵”是精神层面的。中国人虽然实现了物质层面的富裕,但很多人却无法逾越精神层面的障碍,达到“贵”的高度。这其中的原因与我们不提倡贵族精神不无关系。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孟子所提倡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一种贵族精神。儒家鼓励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就是一种富有贵族精神气质的人。今天,国人普遍缺乏贵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基于这样一种意义,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它发展的方向和发达的程度。让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充盈一种贵族精神对提升和改善中国人的素质来说实在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大好事情。
(节选自《光明日报》)
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什么是“贵族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国人普遍缺乏贵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375
【改编】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孔子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人和。”
莎士比亚说:“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365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尚志斋说》)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蒲松龄曾用选文中“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句,撰写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问对联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作者认为做事求学“至要至急”的因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4
【改编】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
B.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
C.曹操谋刺吕布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使弃曹操而他往。(《三国演义》) |
D.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檠》H《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女神》) |
E.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 (《红楼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
简答题
为什么说《老人与海》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歌?
《子夜》中吴荪甫最得意的职员是谁?此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受重用的?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5
材料概括分析题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为什么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
品味“我首先是一个人”这句话的内涵。
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