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3528
  • 题量:18
  • 年级:高三
  • 类型:练习检测
  • 更新:2021-09-10
  • 人气:1119

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1(新课标2卷)

1、

【原创】古人云:“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今天的政府和百姓都应该 “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执行法律,建设和完善法律”,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不断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请问这段材料是在强调(    )

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用法律去教化民众
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严刑酷法亦可治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1
2、

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  )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教育子女勤俭持家 D.维护纲常伦理秩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1
3、

【原创】……中国的计划体制改革一定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首先一定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其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请回答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这段材料是在强调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的必要性
B.这段材料是在强调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性
C.这段材料是在强调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的必要性
D.这段材料是在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46
4、

《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  )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2
5、

【原创】号称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大量企业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退股的退股,大多数企业都成了“烂尾子企业、烂尾子工程”请问决定这些企业悲惨命运的根本因素应该是(   )
【附表】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的经济侵略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落后的的经营理念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33
6、

【原创】仔细观察下图《中国(1952年—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请问其中1958年——1965年城市化率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三年经济困难造成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精简了城镇人口
C.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造成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D.越演越烈的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9
7、

【原创】……美国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美国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美国下定决心不让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然而美国政府却于1949年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请问美国对日政策突变直接原因是(   )

A.日本正在推行民主改革
B.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急需孤立、封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急需扶植日本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62
8、

【原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映入我们眼帘的“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其实既是地理概念又是历史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内涵,请问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应该是(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沿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7
9、

【原创】……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形成了科学体系。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这段材料是在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B.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基本经验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才进入了新境界
D.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强烈信念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51
10、

【原创】某历史研究小组研究的课题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问该课题研究后得出的历史结论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
C.和这个研究课题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确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
D.实事求是其实一直是人类的共同智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50
11、

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先驱、几内亚第一任总统艾哈迈德·塞古·杜尔曾经说:“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一口号清楚地表明了当今时代的一个矛盾和问题———(  )正在一个在其他方面均日趋统一的世界中迅速发展。这个问题也可直接归因于欧洲的影响,因为(   )起源于欧洲,并随着欧洲的扩张而传播到全世界。括号中省略的最有可能是(    )

A.民族主义 B.资本主义
C.全球化 D.民主主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0
12、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2
13、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请回答:
(1)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总结出美国公务员福利工资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能够成功推行的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 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而新中国成立后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却实现了伟大跨越的原因。
材料三   建国后中国宪法演变进程

宪法的演变
主要内容
1954年宪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75年宪法
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比过去狭小;国家依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
1982年宪法
加强民主与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1999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的演变
主要内容
1954年宪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75年宪法
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比过去狭小;国家依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地主、富农、反动资本家和其他坏分子的政治权利。
 
 
1982年宪法
加强民主与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1999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请你仔细阅读上述表格的内容,然后谈谈你对建国后中国宪法演变进程特点的认识。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642
14、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GDP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国家
时间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820年
32.9%
1.8%
5.2%
3%
1870年
17.2%
8.9%
9.1%
2.3%
1900年
6.2%
23.6%
18.5%
2.4%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科技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7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1862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0年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生规则》,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到1911年,共派出677人。留学科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了最佳条件,除了福泽谕吉、井上毅等成为显赫的思想家、政治家之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得到了恰当的使用。
——摘编自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晚清政府依然以大国心态自居,在接受先进思想和文明时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以后中国出现过三次留学高潮,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需要有人推荐,更多人受到冷落。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留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分析近代中日留学教育差异的原因。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2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l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提出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l93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将民主共和国作为“最适当的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
——摘编自吴苗《陕甘宁边区民主的理念、环境和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理念上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历史作用。(7分)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872
1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萝宣言》、《波茨坦会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别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半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徽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位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材料二: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年参拜蜻国神杜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 (7分)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7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前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
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
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
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
材料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
1922 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 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