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457
  • 题量:37
  • 年级:高一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1-08-19
  • 人气:1238

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8
2、

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不包括(   )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81
3、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    )
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68
4、

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A.晋国的税制改革 B.齐国“相地而衰征” C.鲁国的“初税亩” D.商鞅变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32
5、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包括(  )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私有制④国家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25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C.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宋代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最主要形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7
7、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7
8、

唐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其政治原因是(    )

A.安史之乱 B.永嘉之乱 C.七国之乱 D.靖康之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7
9、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沙”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16
10、

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用焦炭冶铁,焦炭的使用曾直接促成欧洲冶铁业的进步。用焦炭冶铁在中国流行开来是在(   )

A.汉代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末年 D.明朝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19
11、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总重量仅48克,据此可以判断其主要用料是(    )

A.麻 B.棉 C.丝 D.化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40
12、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2
13、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5
14、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43
15、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办、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91
16、

下列与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无关的一项是(   )

A.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C.外来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D.耕地面积的扩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86
17、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职业“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17
18、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9
19、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
①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亚洲的贵重商品   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④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4
20、

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活动有  (    )
①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②环球航行  ③抵达好望角  ④开通到美洲的新航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53
21、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融合、统一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55
22、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里的“新天地”主要是指(   )
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04
23、

马克思说:“现在,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马克思说的“现在”是指( )

A.新航路开辟的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工场手工业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05
24、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⑴火车⑵轮船⑶汽车⑷飞机
A、⑴⑵     B⑵⑶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5
25、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电以进入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76
26、

(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对派大为惋惜的使,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布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21
2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    )

A.国际贸易的发展
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C.武力威逼、殖民统治
D.交通和通讯工业的进步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0
28、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37
29、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商企业的刺激 B.洋务运动的影响
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21
30、

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发昌机器厂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7
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其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清政府设立商部,鼓励工商 ③洋务企业的影响 ④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 ⑤人民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44
32、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    )

A.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7
3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 D.生产茶、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8
34、

在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刘连仁 B.陈启沅 C.范旭东 D.张謇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32
35、

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空间的是(    )

A.“军事管理”的方式 B.“委托经营”的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 D.物资管制制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2
36、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    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材料三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5)    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
(6)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648
37、

(共15分)“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庭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      心正思无邪  意诚言必中
——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说明荣氏企业不能恢复战前的辉煌的主要原因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哪些经营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