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4836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更新:2021-09-10
  • 人气:1923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8

1、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

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B.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69
2、

美国《人人》杂志社在1908年列举了黑幕揭发者的成就:……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将冒更大的风险;旧时政治老板风光已不再了;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儿童在法庭上获得美好童年,弱势群体获得保护;公众资源得到了保护。材料表明美国进步运动实际上是(   )

A.限制垄断资本家掠夺公众资源的运动
B.揭露社会黑暗和反腐败的运动
C.自我调整和完善社会内部机制的运动
D.促进民主和保护儿童权益的运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9
3、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
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5
4、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6
5、

《雅典娜的孩子》一书中记录道:“在雅典城邦建立伊始,所有的公民、无论男女都拥有选举权,他们的第一场选举便是选择雅典城的守护神,而雅典娜和波塞冬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名候选人。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把票投给了女神雅典娜,男人们所推举的波塞冬最终遭到淘汰。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此段描述(     )

A.说明了雅典所有男性享有公民权
B.表达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C.反映了雅典是一个父权和夫权社会
D.推动了“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28
6、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86
7、

【原创】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到1905年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清末“新政”就是一场骗局。本着对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下对清末“新政”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唯物史观,而且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清末“新政”在本质上仍属于清政府加固专制腐朽统治的措施
B.根本上是为专制统治服务,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是学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举措,大大推进了中国近代化
D.毕竟是清政府比较务实的变革,不应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新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1
8、

劳伦斯·厄恰德在《英格兰历史》中写道:“当查理一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很多怀孕的妇女流产了,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了,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C.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D.适应了任何一位英国国王都会受到国人尊敬的民众心理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99
9、

【改编】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爱国志士们奋起救国救民的抗争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系列不同的主张,见下表(部分):
以下对他们主张的解读和认识,理解明显有误的是(   )

A.有利于改变落后的现状,推动中国近代化
B.不断开启了探索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在晚清专制腐朽统治时期进行的有益探索
D.在总体上,呈现出“向西方学习”之趋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8
10、

【原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着,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以下对题干“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

A.“向西方学习”是先进资本主义文明冲击落后晚清统治的结果
B.其进程即体现近代中国落后统治下,仁人志士们的与时俱进性
C.其进程不断证明西方文明的不适宜性,中国得“走自己的路”
D.“向西方学习”即是一个不断借鉴他国文明,自成一体之过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7
11、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47
12、

【改编】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事实未必就是如此。诸如到19世纪末,洋教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扩大,一方面,的确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加入;另外一个方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又急剧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对材料中“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这种触动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某些倾向
B.这种触动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人“入教”的结果
C.东西方文化呈现出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之特征
D.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引发社会触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49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既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
——百度百科“国家文化安全”
(1)列举秦始皇、孝文帝在语言文字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简述其作用。
材料二     在今天,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几个加勒比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七十个,这个数字目前还在增加。英语在100多个国家被列为外语教学的第一外语。世界上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能熟练使用英语,在世界五大洲均有讲英语的国家和人民。英语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地区性组织和行业组织中的通用语言。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
英国在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的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的约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据百度文库资料整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概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
(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四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文化机构,到2014年底,在全球126个国家已建立476所孔子学院。“读经典、兴国学”也在中国国内蓬勃兴起。
——据2014年12月8日东南网资料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语言文字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548
14、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 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賜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退休年龄的变化和退休待遇的发展趋势。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影响。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