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10
  • 题量:18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浏览:1566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5

1、

【改编】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诸多条件时,巧合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而且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以下对题干的认识和理解,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只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因素之一
B.雅典民主政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一国政体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
D.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0
2、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78
3、

据《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枢密使的设立(   )

A.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B.沿袭唐末五代制度
C.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与“中书”互相依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0
4、

【原创】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封建政府往往控制得比较严格,并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的第一大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同时,还用“工官”、“匠户”等制度给予加固。这一切,极大地压抑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行内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下对题干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描述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垄断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发展较好
B.官营手工业往往代表了同时期国内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C.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较多,尤以官营手工业著名
D.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很大程度上阻碍手工业发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3
5、

【改编】北宋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而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家顾炎武,则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可见,二人的些许主张呈现出相同,但更多的却呈现出二人主张的“本质不同”。以下对二人主张“本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前者服务于加强专制统治,后者的主张则体现经世致用
B.前者将儒家封建纲常伦理上升到天理,后者则批判继承
C.前者根本上服务于加固封建专制,后者则体现民主进步
D.前者是封建专制强下的产物,后者则是民主政体的产物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2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8
7、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的“人”是指(   )

A.个人 B.人类 C.雅典人 D.雅典公民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61
8、

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授时历》 、 《神曲》
C.《天下郡国利病书》 、太阳中心说
D.《窦娥冤》 、 《哈姆雷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8
9、

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力山大·蒲柏写诗赞美牛顿:“茫茫沧海夜,万物匿其行。天公降牛顿,处处皆光明。”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牛顿(   )
①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②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③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               ④展现了理性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83
10、

七年战争后,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对英国征税。这一口号的依据是(   )

A.北美殖民地的自治传统
B.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议员
C.邦联政府不享受征税权
D.征税未获北美各地议会批准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6
11、

依据178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   )

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
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
D.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44
12、

【原创】合理、正确的经济政策往往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谈到具体经济政策,即便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但,正是这种“截然不同”,也正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的最高智慧,值得肯定和推崇。根据上述观点,以下对几乎同一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二者均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值得肯定和推崇
B.二者均是对本国经济建设道路实事求是的符合国情的成功探索
C.策略相反,前者是市场下的“计划”,后者是计划下的“市场”
D.二者的具体策略呈现出明显不同,但总体上都推动生产力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94
13、

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1600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
鸦片战争以前,华夷观念是中国人描述世界局势的固定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而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蛮夷”等。在华夏族的眼里“夷”是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人对世界了解逐步增多,他们描述世界的词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的使用逐渐增多。郑观应指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
甲午战争之后,“夷”在整个中国人的世界词汇中已经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英、法、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也开始增多……“瓜分”一词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
——摘编自任云仙《近代中国国际政治词汇演变论析》
词汇使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思想观念的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国际观念变化的历程,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 题型:32
  • 难度:容易
  • 人气:2104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其他内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据材料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能否成功的因素。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9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他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      1915年8月,帝制热甚嚣尘上,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说,“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不忍于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专制代之,谓为良图,实所未解。”……“假定今大总统肯为君主,而谓君主立宪即可实现,其说亦不能成立也。”……“公等主张君主国体,其心目中之将来君主为谁氏,不能不求公等质言之。……此四万万人所宜共诛也。”
——摘编自《饮冰室文集》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510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凡尔登战役的异同。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499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