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4841
  • 题量:20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更新:2021-09-10
  • 人气:2131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7

1、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48
2、

【原题】“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古代中国,最符合近代这种政治生活特点的朝代应是(   )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75
3、

【改编】古代中国实现对国家的管理,自秦汉起,至明代,在中央官制某些官职的设立上,处理得比较微妙。首先肯定某个职位的重要性,继而增加数量,再而戛然而止并回复到了“空白”时代。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所描述的官职是(   )

A.刺史 B.监察御史 C.丞相 D.郡守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81
4、

【原题】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19
5、

【改编】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以下针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从中可以折射出此时期徽人整体经济地位较高
B.可看出此时期商贾地位低,但起的作用却不小
C.可看出此时期政府商贾政策的松弛性与灵和性
D.宗族血缘关系影响较深远,引领族人提携弱者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89
6、

【原创】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先进仁人志士们向西方学习以救国救民的抗争史。“不同阶级、阶层的国人们进行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均从不同角度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理所应当值得肯定”。以下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相关认识和理解,与题干材料观点不相吻合的是(   )

A.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建,是近代化的开端
B.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层推进
C.新文化运动掀起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大大解放了思想
D.戊戌变法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推进政治近代化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20
7、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25
8、

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这表明(   )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38
9、

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32
10、

【原创】“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样具有关联性,不能够将其独自隔离开来。”根据题干材料观点,以下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承前启后”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点燃了整个欧洲宗教改革这片森林
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又推动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并实现了其向理性主义的转变
D.沿袭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并推动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开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74
11、

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战争的需要 B.恢复发展经济
C.巩固工农联盟 D.实现工业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8
12、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69
13、

据《旧制度与大革命》记载,1770年,法国大法官马尔泽尔布对国王说道:“陛下,您的王冠虽然来自上帝;但是,您没有理由不欣然相信,您的权力也来自臣民的自愿服从。在法国存在着某些属于国民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该言论(   )

A.其背景是法国已经实现了民主共和
B.实质上是要求推翻封建政权的宣传
C.与资产阶级政治启蒙思想基本一致
D.希望在法国实现立法和司法独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7
14、

“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88
15、

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470
16、

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52
17、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477
1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概括材料一、二的共同主张。
(2)据材料分析洛克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间的关系。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783
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8
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