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6
2014年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决赛,经过七轮的激烈角逐,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的13岁男孩陈柯羽击败场上的其他19名选手,荣耀登顶,拿下年度总冠军。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 |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85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这次改革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 B.商鞅变法 |
C.王安石变法 | D.戊戌变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2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事皆朝廷总之。”材料反映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 | B.设立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制度 | D.建立军机处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35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17
有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 B.中国共产党诞生 |
C.黄埔军校创建 |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96
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A.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 B.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
C.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 D.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69
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 “历史史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法国大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 |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C.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 D.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试飞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71
如果以下“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不必选用的素材是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07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原因是
A.英国紧跟美国推行冷战 |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
C.共同反抗法西斯的侵略 |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43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右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A.君主专制强化 | B.抗击外来侵略 |
C.盛世帝国危机 | D.边疆地区巩固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1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5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C.设立经济特区 | D.实施863计划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25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
B.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C.D代表日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其经济发展迅速 |
D.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84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Fnet=0),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材料所说的科学家应该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24
照片见证着历史。对下列四幅照片评述正确的是
A.图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B.图二是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C.图三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
D.图四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9
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7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材料三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 “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材料一“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其出现的背景
(2)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出现在近代某一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
|
史实 |
政治 |
|
经济 |
|
外交 |
|
(4)据材料四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口号的显著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042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的交流演进过程异彩纷呈,特点鲜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三
马车 |
汽船 |
飞机 |
雕版印刷书 |
电话 |
笔记本电脑 |
材料四 有人描述二十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的图片反应相关史实是什么?西汉王朝为加强这一区域的统治采取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3)科技改善生活,材料三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和对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上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344
机遇稍纵即逝,放眼世界今天很多国家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也有的国家错失当时发展机遇。
材料一
(1) 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自明朝中期到1840年间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世界各国抓住机遇发展国力时,中国错过了哪次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即“十七世纪英国则取得一项伟大的成就,为其将来傲视全球奠定坚实基础。”英国抓住的机遇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采取了哪些措施迎接机遇?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某些尝试……到1983年年底,几乎全部的农业都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给农村来深刻变化的机遇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4)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机遇是什么?还有哪些国际性问题急需解决,中国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