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8-19
  • 题量:17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900

辽宁省大连市第24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65
2、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2
3、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王位世袭制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2
4、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此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69
5、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88
6、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6
7、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B.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C.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D.人民主权的观念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4
8、

读《美、德、英、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其中曲线④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73
9、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30
10、

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3
1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产品因质量差而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5
12、

荚国比较现代化学者E·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国内市场的形成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7
1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的150年间,欧洲人口大约增加了50%,被称作欧洲人口爆炸的时代。1500年左右,西欧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4个,还没有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但到1700年前后,西欧城市人口超过10万的已有12个,其中4个城市人口超过20万。   
——马世立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 英格兰与威尔士城市化进程表

注:城市人口指居住在2000人以上市镇的人口。
——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材料三1750-1900年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

材料四 1800—2008年中国城市化比率(%)。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资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入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后果。
(2)依据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表中数据,概括中国和英国人均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48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日: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345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一一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72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次年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指出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这一宣言立刻得到了各国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
材料二  2000年,联合国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1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关系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反战运动的主题,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简要指出这一时代主题形成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9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说:“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西洋自苏格拉底以至杜威、罗素;印度自邬婆尼沙六师以至达哥尔;中国自老子、孔子以至康有为、章太炎,“都是胡说乱讲,都是过去的梦话”。
材料三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要先输入科学思想。”……他(蔡元培)在致陈独秀的信中说:“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字之无终始,宇宙最小之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同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以上摘自《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先生宝贵的思想品质。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对于“科学”认识的异同。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