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8-19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1947

广东省六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历代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都是尽可能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下列哪些举措是分割了相权的?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转运使 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5
2、

观察下边两幅图,图2与图1的商业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普遍使用纸币 B.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 C.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场繁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68
3、

朱禧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0
4、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6
5、

文艺复兴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由此判断,前面提到的“这些东西”主要是指

A.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特权
C.《圣经》和神话传说 D.封建君权和等级制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81
6、

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一书中,以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十一个历史人物为载体,记述了一段中国的艰难历程。据此你认为“千古大变局”应是

A.中西交汇 B.制度改弦 C.朝代更易 D.战乱频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51
7、

从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到近代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的诞生,再到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举行,可以看出上海是

A.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目标 B.引领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C.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中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28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 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84
9、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B.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9
10、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 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8
11、

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是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
12、

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30年前,深圳的人均GDP是606元;而30年后,深圳的人均GDP是9.3万元,跃居全国第一,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决策是正确的。与苏联改革相比,其正确性是

A.符合国情,体制创新 B.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C.照搬外国,全盘西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2
13、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解体。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度道路的探索?简要分析其解体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52
14、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二: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
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传统社会养老的特点?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30年来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农村的养老带来哪些挑战?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应如何解决人民的养老问题?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