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09-09
  • 题量:10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786

辽宁省普兰店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B.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一周,雷厉风行推动市政,私底下却依然“素”味十足,日前被媒体发现他乘坐地铁时无座站立。
C.可以相信,我国有的企业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为中国赢得一份喝彩。
D.埃博拉病毒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开始蔓延,并波及美国等欧美国家,势如破竹,一度让全球进入恐慌。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1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4年末,深圳突击实施汽车限购。自此,深圳市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和贵阳后第7个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
B.根据中国和南非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在南非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制造、维护并供应南非和非洲其他地区主要的铁路设备部件。
C.中兴通讯近日在北京宣布,今年开始将在全球范围内启用新的企业标识,并发布全新品牌标识语——“未来,不等待”的首度换标。
D.从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其中,理工科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75%,比文科生高出7个百分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8
3、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强调对实践问题的解决
②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
③行动研究是在批判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
④因为行动研究更多地使在一个班中进行,外在效度较低,所以结论不能大范围推广
⑤行动研究也是与理论相结合的,是教师和研究者相结合的

A.③⑤②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①④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54
4、

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给我把他叫进来,我要让哥哥去事奉他。)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18
5、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①处诗人点明自己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清高孤傲的诗人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去,并宣泄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B.②处写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写为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式对仗,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C.③处从远景转到近景,犹如电影的镜头般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D.④处以写景与同开头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又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收结,全诗向往田园的主旨也得到了升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9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溯:逆流而上。
B.苏子然愀: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C.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绕、盘绕。
D.举匏樽以相属:慰藉

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D.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999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满分16分)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叽里呱啦地回着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我,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到了七月七。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但是,我似乎总也没有回家的时间。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手机再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去吧?父亲一脸惊慌,说,那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你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你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你如果不去,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戳我背骂我?再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到了酒店,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义不容辞的大包间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父亲说,那你快点儿!还有,千万别说我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像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嘴里滔滔不绝。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说,要不我先敬大伙儿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呢!我急了,说,我爹在隔壁。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弄个单号?还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拗不过他们。朋友们全体离席,奔赴隔壁。推开门,我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打包带走一盘水饺,说想让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对小说第五段(“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招待父亲时,朋友电话来催,作者不想把自己的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想带父亲一起与朋友小酌。
B.父亲起初不愿意与儿子赴约的原因是儿子的圈子都是有文化的,而自己一个乡下人,没有什么文化。
C.作者觉得父亲给自己送来烧饼,作为儿子的自己连顿饭都不管,老家的人肯定会在背地里说他骂他。
D.父亲反复推辞儿子的挽留,可以看出父子两人都是很讲诚信守约的人,作者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时,作者接过父亲送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跟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有多激动。
B.“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母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也不加老家的行为表示了内疚。
C.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就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里另开一个小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义,也说明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主要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反映了父子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作者入城后,虽然变得世故,但对父亲的感情似乎一直没有变化,这是小说正面颂扬的一个主题。
C.父子之间的协议是作者在亲情与友情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反映了当前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
D.作者与朋友吃饭时,心里一直对父亲念念不忘,但又不敢说父亲就在隔壁,是因为怕父亲拘束难堪。

E.小说以“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些什么”结尾,一方面是作者内疚的表现,一方面则表现了父亲的伟大。
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549
8、

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阿房宫赋》“呜呼……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节。(请注意款识)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2019
9、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顺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6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一直记着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孩子在树阴下玩,这时,一个孩子好像发现什么似的,惊道:“咦,光会走呢!这片叶子刚才还在树阴里,现在却在光里。”两个孩子一会儿看看树阴,一会儿看看光,好像在探究着什么。
当我的人生被“树阴”笼罩、被阴影笼罩,我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孩子说的那句话:光会走呢!
不管眼前的阴影多么浓重,我都能始终保持一颗有“光”的心,相信光正在路上!相信光正向我走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 题型:20
  • 难度:困难
  • 人气: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