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08
  • 题量:27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中考试
  • 浏览:395

河南周口商水县第一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65
2、

钱穆评价汉朝初创“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但指出也有“封建”思想的复活,其中“封建”思想的复活指的是

A.汉承秦制,中央置三公九卿
B.尊奉黄老之学,与民休息发展生产
C.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
D.铲除异姓王后,分封宗室刘姓诸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13
3、

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元代的行省制

A.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B.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是最高中央行政机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3
4、

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想立自己的小儿子朱常询为太子,但内阁大臣却以违制为名予以驳回,最后只得封为福王。这表明

A.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内阁是决策机构
C.皇帝与内阁之间矛盾尖锐 D.明后期政治腐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6
5、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90
6、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C.明代设立内阁以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
7、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里的“政治实践”是指

A.郡县制的实施 B.三省体制的确立
C.科举制的实行 D.内阁制的建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7
8、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近代中国某事件“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各省的秩序恢复了。”其中的叛乱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3
9、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贸易自主权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已正式展开
D.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3
10、

梁启超对甲午中日战争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B.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D.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1
11、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46
12、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指出:“首都沦陷之后,瓜分之祸,竟随之消失。她闯下如此滔天大祸之祸,竟然寸土未失。最后只赔了银子了事,不能不说是外交上的一个奇迹!”与该奇迹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94
13、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8
14、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C.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88
15、

1907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哀太平天国》一文,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40
16、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徳、日领事公派代表与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面晤,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列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袁世凯有能力控制局势
B.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C.革命党人对列强的积极争取
D.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05
17、

某宣言中中写道“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此宣言发表时报刊上频频出现的热词是

A.“二十一条”、瓜分狂潮、巴黎和会
B.欧美列强、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
C.“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巴黎和会
D.“二十一条”、 国民革命、巴黎和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1
1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9
19、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此处兴师

A.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2
20、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案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的危机,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应出当时中共中央

A.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
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4
21、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蒋介石一面派遣中央军北上,支持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等“守土抗战”,一面电复北平市长秦德纯等“应先具必战与牺牲之决心,及继续准备、积极不懈,而后可以不丧主权之原则与之交涉”。这表明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

A.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调停
B.坚持对日妥协退让策略
C.坚决维护华北地区主权
D.采取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1
22、

1937年八九月间,129师师长刘伯承给部分不情愿换掉红军装五星帽、改戴青天白日帽徽的官兵做思想工作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B.促成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C.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D.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31
23、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战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挥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

A.在正面与敌后战场均发挥重要作用
B.主要配合共产党抗战
C.进一步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将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09
24、

1948年10月15日,据《西京日报》报道:“长春正如浪花冲击之孤岛,坚守屹立。自5月24日残共与蒙古、朝鲜,联合武力在长春周围加强围攻,机场失守,飞机不能降落,市内米价遂告上升。”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战役是

A.孟良崮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72
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国子是公卿大夫及诸侯的子弟,因为他们不是嫡长子或嫡子,所以没有继承权。但他们经过学校教育,完成学业之后,在王的侍卫亲军或禁卫军中服务若干年,等到40岁以后,便可以取得入仕的资格。士要由司马考辨其才能,司马根据他们的才能,草拟出使用意见报告给王,由王确定官拜何职。上报给王的人才称为“进士”。贡士是由诸侯选拔的,由诸侯直接贡献给天子,经过天子考试合格者,可以依照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有的还可以得到爵位及封土,跻身于世袭贵族的行列。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契合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或者说是与其相适应的,它随着封建集权政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并历经了发端、成熟、衰败等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秦汉时期完成了基本轮廓的构建,到隋唐时期,文官制度日臻完善,走向成熟,而到了明清之际文官制度却逐步趋向了腐败与衰落之势。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健全的监察机关和完善的检查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也是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1)材料一中的“贡士”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一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汉代到唐代我国文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6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基本上是一场失败”,高慕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大于它所有领袖的革命,是一次“没有真正领导者的革命”。
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865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