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06
  • 题量:16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2033

山东潍坊市高三下期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1、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05
2、

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
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 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03
3、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39
4、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9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8
5、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   )

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69
6、

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
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21
7、

下图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它反映了(   )

A.敌后根据地已遍及全国 B.国共两党既合作又斗争
C.晋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 D.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35
8、

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但此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主要是为了(   )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
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 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03
9、

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说明(   )

A.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B.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C.血缘是城邦维系纽带 D.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基础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29
10、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17
11、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反映的是(   )

A.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C.德国颁布实施1871年宪法
D.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78
12、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关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10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91
13、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圆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牟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署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一一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一—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8
14、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从小受到的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以青春焕发的面貌和绚丽多彩的文明行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打下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概括指出这一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说明材料二的论断。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071
15、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文明人何以尊于野蛮?文明人能与法律相浃,而野蛮不能也……故有国斯有法,无法斯无国。故言治国而欲废法者,非直迂于事理,亦势之必不可得致者也。
——梁启超
材料二  国家为人民之公产,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今日办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有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中山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材料一梁启超的思想相比,其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417
16、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
——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6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