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06
  • 题量:29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740

山东文登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1、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秦朝出现了较轻便的耧车
C.宋代出现能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
D.唐代出现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64
2、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官营专卖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闭关锁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13
3、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班固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皆本 D.重视农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3
4、

史载,宋朝湖州(今浙江省北部)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今浙江省西部)“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 B.农产品商品化
C.小农经济衰落 D.经济重心南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8
5、

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857
6、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工业方面,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0万元,增加了11.1%。此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B.国民政府的鼓励政策
C.抗日战争的爱国热情
D.经济危机时西方国家无暇侵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9
7、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08
8、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06
9、

分析下表中1953到1956年我国所有制企业比例变化,究其原因是

A.“一五”期间大力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的实施
C.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4
10、

阅读下表,结合相关信息推断出“①②”最合理的数据分别是

A.26.6; 41.3 B.20.2; 10.5
C.27.2; 38.5 D.28.8; 34.5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0
11、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9
12、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5
13、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72
14、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04
15、

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1
16、

以下是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图中引起各行业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8
17、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是说英国的殖民活动

A.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
C.对殖民地的影响完全是建设性的
D.在主观上促使殖民地发展交通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5
18、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C.早期殖民掠夺→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掠夺→资本输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11
19、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英国海外贸易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欧美列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加工初步显现
C.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17
20、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7
21、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4
22、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1
23、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组织的目标是

A.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57
24、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走向繁荣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西欧国家的矛盾使政治走向稳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8
25、

有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节,其子目内容不包括

A.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0
26、

有发展才有进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下列甲、乙、丙三组材料

(1)从材料看,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或内容是什么?(2分)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 有人说:“西方工业文明在东方国家中已被证明其价值,并为先进人士所认可,然而这种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是一种二千年未见的差异性极大的文明,……自强运动的初衷只是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但后来的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3)材料三中“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分别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自强运动后来“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这句话的?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1895-1913年
463
90 801
86
28 469
136
103 153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商办企业发展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56
27、

英美两国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年)
                 贸易政策
1786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和1833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
议会废除《谷物法》,谷物可以自由贸易
1849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
《英法商约》签订:互减关税、最惠国待遇、自由贸易原则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三 美国新政期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如果您失败了,合理的抉择将在全世界蒙受严重的损失,而听任正统力量与革命去一决雌雄。可是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您成功的话,……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600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0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材料二 1941年, 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 , 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 , 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的特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