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9-04
  • 题量:26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806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1、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706
2、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47
3、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
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1
4、

“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统帅百官以及起草诏令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4
5、

寄寄,或传谕,均为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给有关官员的寄信谕旨。因其寄自内廷(不经由内阁),故称廷寄 。“廷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皇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机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69
6、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列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
①列强的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日益觉醒③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14
7、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完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38
8、

下图是1912年3月英国伦敦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中国人不仅剪掉了辫子,而且还戴上法国大革命时期象征自由的“自由帽”。由此漫画可知

A.中国民众获得了民主与自由
B.清政府被迫顺应了民主潮流
C.辛亥革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D.中国民主革命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8
9、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3
10、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6
11、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0
12、

党史专家章百家说:“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共北平和谈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25
13、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50
14、

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7
15、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A.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59
16、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77
17、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9
18、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42
19、

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中央委员会号召巴黎人民:“只有从你们自己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总之,要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巴黎的劳动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各区的公社选举。这一现象能够体现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B.分权制衡思想
C.直接民主思想 D.民主监督思想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09
20、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7
21、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1
22、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42
23、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26
24、

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

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6
25、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573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例如,有些学者从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指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