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34273
  • 题量:31
  • 年级:七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2-01-05
  • 人气:1077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1、

589年,一举灭亡陈朝,结束分裂,南北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14
2、

隋朝和唐朝均建都(    )

A.江都 B.长安 C.应天 D.东京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8
3、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  )

A.唐太宗时期 B.唐中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63
4、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
5、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69
6、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43
7、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84
8、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指南针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15
9、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68
10、

率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寇准 B.岳飞 C.秦桧 D.戚继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81
11、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94
12、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23
1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60
14、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0
1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86
16、

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

A.会子 B.交子 C.关子 D.瓦子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42
17、

下列经济发展的表现有一项明显不属于宋代,它是(   )

A.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B.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C.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和应用
D.纸币的出现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27
18、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79
19、

今天的四川、陕西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72
20、

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

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8
21、

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明朝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48
2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句?(     )

A.杜甫 B.白居易 C.文天祥 D.寇准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64
23、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5
24、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0
25、

《郑和行香碑》:“钦差总兵太监郑和(注:回族),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注:泉州灵山圣墓)行香,望灵圣庇祐……”。与“灵圣”相关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7
26、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1)
(2)
(3)
(4)
(5)

  • 题型:40
  • 难度:较易
  • 人气:614
27、

根据提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之相关内容。
(1)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3)“陈桥兵变”后,当上皇帝的是:
(4)南宋的娱乐场所是:
(5)明清科举考试,考生所论述的内容必须遵循宋朝朱熹著书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本书是:

  • 题型:40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
28、

仔细观察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图片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4)郑和下西洋对我们有何启示?

  • 题型:41
  • 难度:较易
  • 人气:868
29、

近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2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014
30、

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4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15
31、

自秦朝创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以来,历代君王逐步加强,清朝达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 题型:4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