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2-01-10
  • 题量:32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浏览:1328

江苏苏州吴中区城西联盟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1、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48
2、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澳门回归 D.承办APEC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1
3、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4
4、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05
5、

“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彭德怀在一次战争之后的古文。下列哪一幅图与这次战争相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0
6、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34
7、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19
8、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14
9、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6
10、

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问:“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邓稼先,他被誉为(   )

A.“火箭之王” B.“杂交水稻之父”
C.“铁人” D.“两弹元勋”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66
11、

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09
12、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4
13、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游行“正能量”、“微信”、“3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 “政协” “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 “放卫星” “原子弹”
文革时期
“红卫兵” “走资派” “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经济特区” ②“大包干”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6
14、

最早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宪法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04
15、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17
16、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46
1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99
18、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        开始。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747
19、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10
20、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55
21、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2063
22、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口号。(  )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0
23、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集体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题型:9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1
2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他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 题型:9
  • 难度:容易
  • 人气:1906
25、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992年,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

  • 题型:9
  • 难度:容易
  • 人气:971
26、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 题型:9
  • 难度:容易
  • 人气:2143
27、

      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691
28、

1954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于              (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会议)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388
29、

       成为一夜崛起之城,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78年安徽          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1812
30、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四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确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的哪次重大会议?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03
31、

(共6分)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神奇逆转】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艰苦创业】 材料三  1962 年12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改革发展】 材料四 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 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依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4
32、

(共6分)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题型:4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