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09-04
  • 题量:12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1022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学期名校联考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
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晋代时中国南方的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唯有它才能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但有南北文化对立后融合,如南北文学走向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还不时的燃放出一段光彩。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这属于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374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燮字德公,后汉谏臣李固之子。其父逆梁冀,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司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预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引燮入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
李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后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大赦天下,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姊弟相见,悲感傍人。既而戒燮曰:“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州郡礼命,四府并辟,皆无所就,后征拜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时,颍川荀爽、贾彪,虽俱知名而不相能,燮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
灵帝时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朝廷议复其国。燮上奏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籓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时议者不同,而续竟归藩。燮以谤毁宗室,输作左校。未满岁,王果坐不道被诛。
擢迁河南尹。时既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陈谏,辞议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诌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节选自《后汉书 李燮传》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家异之,意非人恒:平常的、普通的
B.梁冀既诛而灾屡见眚:灾难
C.州郡礼命,四府并辟:征召
D.虽俱知名而不相能:胜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李燮刚正不阿的一项是
①燮上奏曰:守籓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 ②燮并交二子,情无适莫
③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④燮以谤毁宗室,输作左校
⑤燮上书陈谏,辞议深切,帝乃止          ⑥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
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燮的姐姐文姬贤能又有智谋,看到兄长归来预知李家有灭族之祸,与兄长商量将李燮藏匿起来,并对外托词说李燮返回京城了。
B.文姬劝解李燮应当与外人彻底断绝来往,谨慎小心不要去说梁家的坏话,若提及梁家则会牵连到皇帝,祸殃恐怕会再次降临。
C.后来王成逝世,李燮也按照应有的礼节为其安葬,追念他过去的救命之恩。到每年祭祀的节日都会为王成设上宾之位而祭拜。
D.甄邵的一个朋友得罪了梁冀,逃走去投奔甄邵,甄邵假装接纳而暗中通知梁冀,梁冀将此人逮捕并杀害。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籓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654
3、

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释】此词作于带湖期间。庚戌:即宋绍熙元年(1190)。中秋后二夕:中秋节后的第二个晚上。篆冈:地名,当在带湖之侧。
词的上片四句中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与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1315
4、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氓》)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 题型:42
  • 难度:较易
  • 人气:1221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杀戮深重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中间插入猎人与熊搏斗的一段,主要目的是说明猎人打猎十分机灵,既能丰富写猎人的内容,又能为下文写猎人掉进深坑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小说采用叙述性情节,使文章朴实、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告诫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能随便将狗扔掉不管,造成社会上有许多流浪狗的局面。
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978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叶企孙,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初,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师从实验物理大师 P.W.布里奇曼。获得博士学位后,教授W.杜安主持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个学者参加,叶企孙在试验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1925年5月,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物理系副教授。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化物理系作为自己 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他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熊庆来,为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不到十年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叶企孙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1937年,叶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 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王淦昌、钱三强,赵九章、何泽慧,王大珩、彭桓武、林家翘、戴振铎、钱伟长……
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李政道,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叶企孙终生未娶,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对叶企孙为何一拖再拖、以致终生未娶进行解释:叔父就任于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并为此殚精竭虑,为清华网罗人才而奔波。在短短的几年内, “中国物理学的栋梁泰半出自清华”。这期间极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掀起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有的学者学会了察言观色,落井下石。疾风知劲草,叶企孙的独立观点和自由思想一直没有被改造掉。一直到1951年,叶企孙还在倡导“高校教学与科研要自由、民主”,而与“集体主义”、“阶级斗争”、“一边倒”等官方理念格格不入。他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一番。1968年4月,70岁的叶企孙被逮捕关押。1969年,叶企孙获释仍然接受隔离审查,一直过着悲戚乃至乞讨式的生活。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北医三院昏睡中去世。他离那个姗姗来迟的科学的春天只有一步之遥。
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1984年,在各界的强烈呼吁之下,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式复系。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并成立“叶企孙奖”基金,在首届授奖仪式上,钱伟长深情地说:“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视学生如儿女。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叶先生那种伟大的人格、真正为国为民的品德继承下来。”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 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这样看着他们的。
(选修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叶企孙受父亲影响,认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将物理学的科研与教育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B.叶企孙网罗天下名师创建清华物理系,被梅贻琦赞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C.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化物理系,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数十位知名科学家,可以说叶企孙在其中功不可没。
D.叶企孙将李政道卷面只扣了两分的试卷评为83分,不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更体现出叶企孙实验重于理论的思想。

E.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更有卓越的风骨。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
叶企孙被称为中国科技的基石,他为物理学事业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
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叶企孙被称为清华四大哲人之一,请结合全文探讨在叶企孙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伟大的人格?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你的启示。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743
7、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都在以正史为题材的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
B.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涉足,消费者也对这一方式产生了兴趣。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势。
C.在“2013阿姆斯特丹世界室内设计大会”中国代表团出征仪式上,全场嘉宾齐声呐喊“筑梦大唐合盛,为中国设计发声”,声音气冲霄汉,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中。
D.为何上海电气的自主创新总是能与市场需求丝丝入扣?首席技术官黄瓯一语道出天机:“用户支持是根本,在研发过程中要与用户紧紧捆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5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编剧赵冬苓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强调,相信任何关于情操和道德的命题,都植根于人之常情的出发点,编剧的挑战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那根“线”,将之通过故事表现出来。
D.为加强巡逻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1
9、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首先,儒家所宣扬的“礼”究竟是不是“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___________。
①这一点,从西汉大儒扬雄指斥“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的社会为“法无限”的混乱世界,更能得到说明
②因为人格的平等不仅立基于道德的平等,而且立基于权利的平等,特别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平等
③其实,儒家虽然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道德上是平等的,但却否认人格的平等
④秋风先生引述的《礼记•曲礼》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一语,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儒家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
⑤恰恰相反,“虽……而况”云云,正表明儒家坚持“负贩”的平民百姓虽然也有一定的尊严,但并没有“富贵”者拥有的全部尊严
⑥而儒家恰恰坚持人的社会等级性,坚决反对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平等的权利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⑥②①④⑤
C.④⑤③②⑥① D.④⑤①③②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9
10、

筛选出下面这则材料包含的主要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40字)
中央出台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禁令后,全国范围内的奢侈浪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部分高档酒楼销售额出现大幅下降,高档餐饮业餐费收入下降20%以上。餐饮消费的下降,造成了部分餐饮业特别是高档餐饮企业经营上的暂时困难。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引导餐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餐饮企业也要主动转型,要在餐饮健康和品质上下功夫,提倡合理健康膳食,引导健康消费:要在服务上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品牌经营,便民利民,在发展大众消费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民以食为天”,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更多的家务劳动社会化,餐饮业的社会需求一定会日益扩大,餐饮业要依靠自身素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410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①______________,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即“网瘾”。第十二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上网人数达到87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18至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0.1%,未成年人占17.3%。按照上网人群中网络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6%的标准,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的数量至少在400万人以上。因为上网成瘾,他们②_______________,甚至行为变异,心理错位,其身心健康收到了很大伤害。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5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000米,最高峰海拔近7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群盲人们,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次行程。
据电视台报道,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醒不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组织者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最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起兴的盲人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20
  • 难度:困难
  • 人气: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