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区第二高中高三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tài)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材料表明( )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97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买)”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 )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30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
B.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C.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
D.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20
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16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③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59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
B.实行察举制 |
C.分封同姓王 |
D.推行刺史制度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1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74
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 |
B.唐朝设立节度使 |
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
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44
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精简了官僚机构 |
B.理顺了职官权责 |
C.削弱了宰辅的权力 |
D.提高了行政效率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55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A.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
B.升降由皇帝决定 |
C.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
D.巩固了中央集权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12
《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23
下表内容选自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从中可判断其共同危害是
1组 |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 |
2组 |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 |
3组 |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53
蒋廷黻[fú]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46
“6日晚上,举行了专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会议。到处都有工人、学生。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第二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场景会发生在( )
A.1919年的北京 | B.1926年的广州 | C.1931年的瑞金 | D.1937年的延安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96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C.国民革命运动 | D.南昌起义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38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79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84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睦邻友好原则 | D.“一国两制”原则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02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
B.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
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52
1986年5月,香港《广角镜》杂志曾记载一位台湾老兵的一段话:“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此呼声( )
A.有利于打破两岸交往的坚冰 |
B.表明台湾民众支持和平统一 |
C.说明了“一国两制”深入民心 |
D.直接促成两岸“三通”的实现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50
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④废除债务奴隶制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38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96
六世纪的《法学阶梯》认为,如果路边修剪树枝的人无意将树枝落下砸死了你的过路的奴隶,必须要赔偿;但如果发生在远离道路的地方,或者剪树枝的人事先有高声喊叫,则他没有过失。这说明罗马法( )
A.从属人原则发展为属地原则 |
B.缺乏对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 |
C.对侵害行为的归责标准较严 |
D.维护奴隶主阶级贵族的利益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55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78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
B.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
D.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48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22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
A.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
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
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59
下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
B.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
C.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
D.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94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20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广州十三行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宋代和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4分)
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 (4分)结合所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四、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3)据材料四,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加以评价。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52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