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37
  • 题量:11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更新:2021-12-13
  • 人气:1810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模拟考)语文试卷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李商隐《无题》)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默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和颈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1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mó zhǎo(  )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cuī cán(  ),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ài  lián(  )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zǔ zhòu( )。
①mó zhǎo(  ) ②cuī cán(  )③ài  lián(  )④zǔ zhòu( )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0
3、

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4
4、

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果……那么……”,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
糟粕  猎奇  孤陋寡闻  共鸣  意境  关联  抽象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551
5、

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 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点词汇。
材料三 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334
6、

出 师 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由是感激\是马也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愿望。
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773
7、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 “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学语文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 B.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C.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 D.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

请写出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640
8、

父  亲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415
9、

名 著 阅 读
越不肯努力便越自怜。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专为留着风天雨天自己垫着用。烟酒可以让人,钱不能借出去,自己比一切人都娇贵可怜。越闲越懒,无事可做又闷得慌,所以时时需要些娱乐,或吃口好东西。及至想到不该这样浪费光阴与金钱,他心里永远有句现成的话,由多少经验给他铸成的一句话:“当初咱倒是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这句话没人能驳倒,没人能把它解释开;那么,谁能拦着祥子不往低处去呢?                 (《骆驼祥子》节选)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时候的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你对小说的了解,向读者介绍一下为什么祥子会变成这样?
                                                                  
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祥子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5
10、

附 加 题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①,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黯然。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1.奸藏:贪污受贿。           2.按:追究。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陈往日之好甚欢 (       )  (2)遂收太守   (      )
给画线句断句。
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
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黯然”?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6
11、

作 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0